分享

商業銀行的金融科技野心
2018-04-19 10:35:51  |  來源:北京商報  |  編輯:許煬

  “近些年來傳統銀行一直備受金融科技公司的折磨,現在我們可以説,老銀行也要顛覆它們了”,不久前建設銀行“掌門人”田國立曾在2017年度業績發佈會上笑談道。而如今,老銀行的正面反擊如約而至。4月18日,中國建設銀行旗下全資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建信金融科技”) 在上海揭牌,這也是國有銀行首家全資金融科技公司。在分析人士看來,科技在銀行領域的重要性逐漸顯現,而如今面對新金融機構以及股份制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逐漸領跑,國有銀行的改革勢在必行。

  成立子公司單獨運營

  繼“無人網點”、“刷臉支付”、“無感支付停車場”等新技術賺足市場眼球後,建行又一次在金融科技方面展開行動,成立國有銀行係首家金融科技公司建信金融科技。

  據了解,建信金融科技註冊資本16億元,註冊地為上海自貿區,由建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通過旗下全資公司全資持股,法定代表人由建設銀行副行長龐秀生擔任,建行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朱玉紅則擔任副董事長。創立初期,建設銀行將原總行直屬7個開發中心與一個研發中心近3000名員工劃轉至建信金融科技,主要服務於建行集團、各子公司和合作夥伴,並提供科技輸出等外延性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建信金融科技為國有銀行首家金融科技子公司,但並非為整個銀行業的首家,此前不少股份制銀行在金融科技方面走在了最前沿。比如,興業銀行曾在2015年11月與高偉達軟體公司、深圳市金證科技公司、福建新大陸雲商共同出資成立興業數字金融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小銀行提供金融技術的輸出。招商銀行則在2016年2月成立全資子公司招銀雲創(深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作為招商銀行科技輸出的窗口。此外,平安旗下的上海壹賬通金融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5年,定位於為中小金融機構提供金融科技服務支持。

  不過,從多家銀行發展路徑可以看出,以子公司的形式發力金融科技成為業界慣例。在蘇寧金融研究院互聯網金融中心主任薛洪言看來,金融與科技,在業務層面不斷融合、難分彼此,但從運營和管理層面看,一個側重風控與穩健,一個側重創新與發展,基因上是有較大差異的。相比于銀行內部的一個部門或事業部,將科技部門拆分為獨立的公司,在經營模式和激勵機制上可以更多地向科技公司靠攏,提高運營效率,反過來更好地服務銀行的金融科技轉型。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金融科技業務獨立出來後,不僅可以滿足本行持續不斷的金融科技迭代創新的需要,也可以給一些小銀行做技術輸出。從目前發展現狀看,國有銀行在技術輸出以及産品輸出能力上暫時不如股份制銀行。

  而建行為了應對新金融機構的激烈競爭,在總行層面啟動金融科技戰略,制定了科技體制改革方案。建行信息技術管理部總經理兼建信金融科技副董事長朱玉紅介紹,這個改革方案實際上是對建行現行治理結構一個大的結構性優化,該公司的成立是此次整體改革的重要舉措。

  與新金融的追逐與互補

  銀行係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對外輸出業務方面也成為了一大看點。朱玉紅表示,建行的業務戰略是隨著市場和經濟情況而調整,將來要更多地讓業務走出去,科技也將由服務銀行內部,走出去服務合作夥伴。

  而面對螞蟻金服、騰訊金融、京東金融等新金融機構,朱玉紅認為,要補短板,謀求合作共贏。

  曾剛則指出,螞蟻金服、騰訊金融、京東金融等新金融機構在場景、客戶流量以及金融雲方面有著先天優勢。而銀行係的金融科技公司對銀行本身情況較為了解,也比較符合銀行監管的要求,在核心繫統技術輸出方面佔有明顯的優勢。在他看來,擴大業務能力和風控能力均十分重要,兩者並行不悖,都有廣闊的空間。

  薛洪言表示,從數據、場景、業務産品等資源稟賦上看,傳統金融機構與互金巨頭各有所長,完全可以錯位競爭、互補發展。同時,從全行業範圍看,科技賦能金融剛剛起步,科技賦能其他産業的過程也剛剛開始,遠未到切蛋糕的時候,共同做大市場蛋糕才是頭等大事。所以,在可預見的未來,銀行成立金融科技公司都不會改變雙方合作大於競爭的整體行業格局。

  銀行業務量逐漸轉線上

  從整個銀行業來看,隨著金融科技的不斷發展,未來銀行業格局將發生較大的變化。特別是隨著“無人網點”、“刷臉支付”等新技術的更新迭代,銀行業務量也有望逐漸轉向線上。

  數據顯示,銀行業務離櫃率越來越高。根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的數據,2017年銀行業金融機構離櫃交易達2600.44億筆,同比增長46.33%;離櫃交易金額達2010.67萬億元,同比增長32.06%;行業平均離櫃業務率87.58%。

  人員配比上,銀行也逐漸加大了對科技人員的投入,減少了櫃面人員的佔比。以建行為例,2017年末建行共有員工35.26萬人,其中營業網點與綜合櫃員的佔比為51.8%,信息技術人員的佔比為8.21%。而在2016年末時,建行營業網點與綜合櫃員人數的佔比為52.39%,信息技術人員佔比為7.81%。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使新技術發展再快,線下網點也難以被取代。薛洪言表示,特定金融業務的複雜性及金融産品的整體風控要求,都決定了線下渠道有其不可替代的價值。從當前行業格局看,線下網點既是部分銀行轉型的包袱,也是一些銀行轉型的差異化特色和優勢,重點是如何用好線下渠道資源。從趨勢上看,線下渠道的業務量佔比可能有一個不斷收縮的過程,但會在一個比例上穩定下來,不會完全消失。

  曾剛則認為,未來銀行更多的業務量會切到線上進行,而線下網點的作用和功能和目前會有很大的不同。這對銀行有利有弊,不利點在於轉入線上後,銀行需要強大的線上運行能力、線上獲客能力以及線上服務能力,這些對銀行App的開發提出挑戰。此外,原來銀行的核心優勢在於線下渠道,而存量的網點如何轉型,如何逐步降低成本也是銀行需要面對的挑戰。有利面則在於長久以來,物理網點是銀行最主要的成本,如果渠道轉到網上,銀行線下運營成本會有效降低,並且可以擴大覆蓋範圍。

  在薛洪言看來,站在用戶的角度看,銀行業務科技化演進的方向應該是服務便捷化,便捷到一定程度便是無感化,銀行産品成功地融入用戶的各類生活場景,用戶感知不到銀行服務的存在,此時的銀行,更應該像一家科技公司,而不是一家普遍意義上的銀行。(北京商報記者 岳品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