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獲悉,海爾消費金融有限公司28日正式獲得青島銀監局變更註冊資本的批復,原股東同比例增資,註冊資本由5億元增至10億元,股權結構保持不變。
海爾消費金融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成立3年來,放款額、資産總額、收入等指標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且不良率保持在2%以下,優於同行業水準。“此次股東同比例搶入增資也體現了股東對公司的信心以及對公司發展模式的認可。”
海爾消費金融于2014年12月獲批開業,是首家完全由産業背景發起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股東為海爾集團公司、海爾集團財務公司、北京紅星美凱龍國際傢具建材廣場有限公司、浙江逸榮投資有限公司和北京天同賽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分別持股30%、19%、25%、16%和10%。
數據顯示,從2015年以來,海爾消費金融已連續三年盈利,其中,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2.53億元,同比增近五成,實現凈利4769萬元。
海爾消費金融相關人士表示,2017年營業收入實現大幅增長,得益於在場景金融的佈局和金融科技領域的投入,目前金融科技人才佔全體員工比例超過60%。
據海爾消費金融最新披露,今年一季度實現收入2.4億元,同比增長220%,接近去年全年營收總和;截至今年5月末,累計批核用戶超過450萬,預計上半年收入將突破5億元。
隨著消費金融業務規模的擴大,消費金融公司對資金的需求愈發強烈,寄望增資後提高市場佔有率,形成場景和金融科技的先發優勢,而消費金融公司的主要資金是來源於股東存款增資和同業拆借。
今年以來,消費金融公司迎來增資大潮。例如,今年1月中郵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從10億元增至30億元;今年3月中原消費金融從5億元增至8億元;4月26日,重慶百貨稱,擬出資6.33億元認購馬上消費金融融資,若增資順利,馬上消費金融註冊資本將增至40億元。
海爾消費金融相關人士表示,增資後將持續拓展家電、家居、租房、教育、醫美、裝修等消費場景,重點加大在場景佈局、人群覆蓋等方面的資源投入以及金融科技研發投入。(證券時報記者 胡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