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人民日報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聯合主辦、平安普惠承辦的“首屆中國普惠金融創新發展峰會”日前在京舉行。會上發佈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認為,政策引導和技術發展大大加快了我國普惠金融領域的創新,將我國普惠金融帶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迅速,並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致辭時表示,為了使普惠金融沿著正確、健康的道路發展,我們必須深刻了解普惠金融的四個要點,並將其落實到工作當中:一是金融機構要以可承受的成本來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二是將金融服務提供給真正有需求的群體和個人;三是有尊嚴的提供,即要強調市場機制;四是應提供適當的和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中國普惠金融促進會籌備小組組長、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劉克崮認為,小微經濟體是我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其金融服務卻是不充分、不平衡的,融資難長期沒有根本改觀。其根本癥結在於現行以大中銀行為主體、以服務大中型企業為目標、基於正規財務報表和充分抵質押物運作的金融體系,難以適應小微經濟體的天然特點和融資需求特徵。他建議建立準公共性金融的財稅政策引導體系。
會上還發佈了由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與全國官方媒體信息公共平臺、微眾銀行合作編寫的《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報告(2018)》。報告認為,過去幾年,政策引導和技術發展大大加快了我國普惠金融領域的創新,將我國普惠金融帶入全新的發展階段。中國普惠金融創新呈現出許多新特徵。
一是産品和服務日益豐富。普惠金融不僅包括信貸,還應包括儲蓄、投資理財、保險、支付、匯兌、租賃、養老金等全功能、多層次的金融服務;從企業客戶角度,甚至還可能會增加管理諮詢、財務顧問、現金管理等其他的服務內容。如浙江碳銀在為客戶提供光伏發電設備的同時,也為金融機構有效控制風險提供了有效的幫助。
二是參與主體更加多元化。近年來,普惠金融的參與主體已逐步發展成為囊括了商業銀行、政策性金融、非銀行金融以及金融科技企業等在內的,多層次、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機構體系。如中國建設銀行啟動普惠金融“雙小”戰略,將普惠金融提升到公司未來發展戰略的高度。其“小微快貸”産品實現了小微企業貸款全流程網絡化、自助化操作。
三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迅速,並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主流。中國近年已發展成為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領頭羊。如微眾銀行是中國數字普惠的領先者之一,以服務普羅大眾和小微企業為主的普惠金融産品服務體系基本成型,其微粒貸已實現100%純線上操作。
四是普惠金融商業模式不斷創新,可持續得到極大改善。一些新的普惠金融模式開始形成,普惠金融開始成為許多機構競相進入的藍海。如普惠金融商業模式創新典型平安普惠,向徵信方和資金方輸出基礎信貸審核諮詢服務,並整合徵信方和資金方的金融資源,為借款人提供多元借款服務解決方案,助推金融資源流向小微企業主、個體工商戶、普通工薪人群等普惠金融人群。
報告同時提出,普惠金融的迅速發展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比如,如何更好地關注客戶視角的風險,以更好地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如何規範金融機構行為,讓普惠金融業務與審慎監管要求相一致,更好地管理金融機構的風險?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創新來加以解決。(記者 金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