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在線
各位網友,今天的直播到這裡就結束了,歡迎大家的關注,接下來,9個國家的14位主流媒體人還將參觀走訪長春的舊城改造工程、長春新區規劃展覽館、長光衛星技術有限公司、北湖科技園區、興隆綜保區、跨境電商、中歐班列等,用獨特的視角向全世界講好長春故事,傳播長春聲音,向世界推介長春,讓世界了解長春。 歡迎各位網友關注,謝謝!
2018-09-02 11:13 -
國際在線
海外媒體團記者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合影留念。
2018-09-02 11:09 -
國際在線
《蒙古日報》記者恩和圖日•孟和圖布興接受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採訪:我們國家的人民環保意識很強,河岸周邊如果有亂扔垃圾和洗車的現象,會受到相關懲罰。
2018-09-02 11:09 -
國際在線
泰國PPTV36電視臺主持人格查潘•素素吉正在錄製節目的開頭:我現在在中國的長春,讓人不敢相信的是,這裡是一個有近九十年曆史的凈水廠,如今它已經成為一個公園。
2018-09-02 11:00 -
國際在線
泰國TNN24電視臺主持人潘皮萊•布卡胡達向泰國觀眾介紹北北露天沉澱池。
2018-09-02 10:59 -
國際在線
俄羅斯《中國與俄羅斯》雜誌社記者瑪麗娜接受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採訪:我家鄉的母親河是伏爾加河,河沿岸有很多城市,市民可以釣魚。
2018-09-02 10:50 -
國際在線
現在網友們看到的是北露天沉澱池,與南露天沉澱池的功能一樣,都是原先凈水廠的原水露天沉澱池。在不遠處有一個大的舊閥門,它使這裡形成一個工業景觀,體現歷史的滄桑。海外媒體一行正在這裡參觀。
2018-09-02 10:47 -
國際在線
離樹屋不遠的地方就是園區的南露天沉澱池。
2018-09-02 10:41南露天沉澱池為凈水廠的原水露天沉澱池。設計上充分保護原有生態自然資源,將水岸植被景觀化處理,並利用原來的平臺及步道鋼結構打造了融入水廠工業文化印記的鋼格柵平臺,佇立在濱水岸邊的水鳥雕塑也恰到好處的融入到了整個自然環境。
-
國際在線
順著樹屋的螺旋樓梯拾級而上,到楊樹的樹梢間觀看園區的自然美景。
2018-09-02 10:40 -
國際在線
長春的天氣涼爽,走完森林棧道,海外媒體團一行來到樹屋。
2018-09-02 10:38樹屋位於南沉澱池東側,設計的靈感來源於園區候鳥築巢的棲息特性,特選林間比較高大的兩顆楊樹作為樹屋的中心,整個結構體在不破壞樹木主幹的情況下圍繞這兩顆楊樹螺旋上升,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設計概念。
-
國際在線
此時,海外媒體團一行正在參觀森林棧道。
2018-09-02 10:33森林棧道全長1740米,作為本公園環形步行系統的重要段落,開發前期對周邊的動植物進行了充分的調研,設計時基於對原生態植物和動物保護理念的前提,整個步道採用架空的設計形式,周邊的護欄高出橋面,讓市民在棧道中行進時,即可以靜靜的觀看植物的四季變化和動物的林間活動,也避免對其間的動物群體造成干擾影響。
-
國際在線
韓國NAVERCHINALAB記者鮮于景宣接受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採訪:我頭一次來長春,感覺長春非常好,這裡隨意、舒適,有北京的大方氣質。如果以後機會,一定再來長春。
2018-09-02 10:29 -
國際在線
埃及《CHINA TODAY》供稿人梅•阿舒爾被園區內的鮮花吸引,用手機拍照留念。
2018-09-02 10:22 -
國際在線
園區內的凈水互動樂園。
2018-09-02 10:18凈水互動園區位於博物館建築群,由水仗互動雕塑、凈水互動樂園、芳草園三部分組成。其中,水仗雕塑位於具有濃郁歷史痕跡的圓形柱體構築物區域,小孩打水仗雕塑能夠通過感應裝置自動向遊人噴水,具有互動性和趣味感。
凈水互動園位於博物館北面地下凈水沉澱池上方,其間設置了一系列親水藝術裝置,遊人在棧道遊覽時,可互動性了解凈水工藝流程。芳草園位於原第二凈水沉澱池的臺地上方,設計完整保留了原生的荻草效果,並在草叢中點綴了公園隨處可見的小松鼠雕塑,增加了原生環境的趣味性。
-
國際在線
媒體團記者拍攝園區老建築。
2018-09-02 10:17 -
國際在線
海外媒體記者來到原凈水廠第一凈水車間參觀。原凈水廠是一個修復過的大修車間,通過改造,現成為園內景觀之一。
2018-09-02 10:13 -
國際在線
日本《TOKOTOKO》雜誌主編大西邦佳正在記錄山丁子樹開花結果月份。
2018-09-02 10:10 -
國際在線
海外媒體團記者與130年曆史古樹山丁子樹合影。
2018-09-02 10:07 -
國際在線
130年曆史古樹山丁子。
2018-09-02 10:06 -
國際在線
海外媒體人一行現在來到古樹名木廣場。
2018-09-02 10:04古樹名木廣場位於原第二送水車間北側。場地上有年代長達130年的古樹山丁子。設計圍繞古樹設置了圓形休息長椅、趣味性砂石場地、林間禪意臺,使古樹林下空間得到充分的利用。
-
國際在線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內的“爬山虎樓”,這也是一個老建築,現在成了園內的景觀之一。
2018-09-02 10:03 -
國際在線
德國《德中彙報》記者肖宇棟接受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採訪:長春水文化生態園環境非常好,來這裡參觀有利於提升市民對於環保的認知。
2018-09-02 10:01 -
國際在線
日本《TOKOTOKO》雜誌主編大西邦佳(右)在聽工作人員詳細講解長春水文化生態園。
2018-09-02 09:55 -
國際在線
海外媒體團一行正在參觀拍照。
2018-09-02 09:49 -
國際在線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藝術廣場的雕塑水滴娃娃。
2018-09-02 09:49藝術廣場是全園區的中心場地,主要作為市民文化交流、休閒活動的聚集場所。其中,“七彩人生主題雕塑”以人生百態、喜怒哀樂的人物面部表情為載體,誇張化處理,親切、詼諧有趣;“尋夢空間”概念始於對場地秩序的重新建構,靈感來源對北側建築的虛擬鏡像,形成從東側草坪空間觀看過來形成的對稱空間立面,設計的主要元素為鍍鋅鋼管、鏡面不銹鋼、樹木,作品擬引導人們去重新思索人與自然的關係。草坪上橫臥的混凝土柱為原水廠舊材料的再利用;
-
國際在線
原南嶺凈水廠的老建築一直保留著。
2018-09-02 09:45 -
國際在線
水波浪形態的網紅”褶皺樓”。
2018-09-02 09:45 -
國際在線
主入口廣場為交通與休憩空間場所,臨亞泰大街區域。其中,立體停車樓以生態樹枝剪影為造型元素,辦公建築則以水波浪形態來呼應水文化生態園主題,景觀設計以“雪花”六邊形結構形態作為設計母題,延展到地面鋪裝、坐凳花池、景觀構築物等功能性構件。
2018-09-02 09:44 -
國際在線
原原南嶺凈水廠的車間改造成藝術樓。
2018-09-02 09:43 -
國際在線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在原南嶺凈水廠舊址基礎上設計修建的,南嶺凈水廠始建於1932年,是長春市第一座凈水廠,即是長春城市供水歷史的縮影,更承載著這座城市最重要的民生記憶。 長春水文化生態園設計本著最大程度保護生態綠化資源、最大程度尊重歷史文化遺跡、最大程度塑造城市生態活力的原則,力爭打造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水文化生態標杆。 整個項目總佔地面積30.2萬平方米,其中園林景觀面積26.9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6萬平方米,改造建築15棟、文保修繕建築11棟、原拆原建建築10棟。
2018-09-02 09:42 -
國際在線
海外媒體行的媒體人乘坐瀏覽車,參觀長春水文化生態園。
2018-09-02 09:41 -
國際在線
海外媒體行的記者們第一站將抵達正在建設的長春水文化生態園,感受這裡的“水文化”。
2018-09-02 09:40 -
國際在線
今天是2018年9月2日,長春,多雲,空氣品質,優,此時天氣涼爽,微風陣陣,9個國家的14位主流媒體人一行來到長春“母親河”——伊通河畔,走訪美麗的伊通河,感受伊通河10年來的治理成果。
2018-09-02 09:40 -
國際在線
9月1日,9個國家的14位主流媒體人在長春規劃館合影
2018-09-02 09:39 -
國際在線
9月1日,9個國家的14位主流媒體人在長影舊址博物館合影。
2018-09-02 09:38 -
國際在線
各位網友大家好:近日,長春市委宣傳部主辦了“精彩長春 擁抱世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海外媒體長春行”活動。 來自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土耳其等9個國家的14位主流媒體人受邀走進長春。 海外媒體人將通過全新的報道手段,感知長春的歷史與創新,借助網絡、社交媒體平臺、廣播、電視等途徑向世界介紹長春這座發展中的充滿活力的城市。
2018-09-02 09:35 -
國際在線
8月31日下午,“精彩長春 擁抱世界——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海外媒體長春行”活動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中共長春市委宣傳部主辦,邀請了俄羅斯、德國、日本、韓國、土耳其等9個國家的14位主流媒體人,他們將走進長春感知這座歷史與創新相容並蓄的城市,共同傳播一個發展中真實的長春形象。
2018-08-31 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