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琿春積極運用PPP模式 開工率居吉林省第一
2018-03-28 17:17:17  |  來源:國際在線  |  編輯:田東艷

  國際在線吉林頻道消息(李鵬):琿春市積極運用PPP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拓寬城建項目融資渠道,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據統計,截至目前,琿春市運用PPP模式升級城市基礎設施,開工率居吉林省第一。

  PPP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即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這是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旨在鼓勵私營企業、民營資本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為推進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建設,琿春市通過PPP模式籌建項目建設公司,探索吸收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有效降低了重大基礎設施傳統建設模式面臨的資金壓力和投資風險,實現了項目建設運營全生命週期高效管理,為琿春市其他市政基礎設施或其他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有益借鑒。

  琿春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包括新城區和合作區兩個區域,共16條路段管廊,其中新城區7條、合作區9條;共有兩座控制中心,總長度46.66公里,總投資48.38億元,有供水、中水、電力、熱力、通信等五大類管線入廊。截至2018年3月,該項目已開工建設綜合管廊6.75公里。其中,新城區完成廊體3.75公里,合作區完成廊體3公里。

  同樣運用PPP模式建設的還有琿春市老舊小區整治提升項目。該項目涉及琿春市588棟住宅,總建築面積約262萬平方米,並將進行海綿城市配套設施建設,對森林山大路、新安路、口岸大路三條主要街路風貌進行改造。項目建設投資約10.9億元,PPP週期為20年,其中建設期為3年、運營期為17年。改造結束後,由物業公司對已改造的小區進行正規的物業管理。項目採用PPP模式,由政府出資代表與社會資本共同組建spv公司(項目公司),spv公司註冊資金約為工程總造價的20%。政府投入20%的註冊資金,社會資本投入80%的註冊資金。

  2017年,該項目完成三個樣板小區19棟樓,8.6萬平方米的改造,惠及1065戶居民;一期完成95棟舊樓屋頂防水、外飾面、樓梯道大白、樓道扶手、單元門更換等工程,建築面積42.8萬平方米,惠及5246戶居民。2018年,計劃完成建築面積約129萬平方米的小區改造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