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化市紮實開展營商環境建設專項行動
通化日報  2019-12-11 13:58:59

  原題:做好服務“加減法”營商環境再升級 我市紮實開展營商環境建設專項行動

  通化日報12月11日訊(記者 郭潤卿):自“五項攻堅”專項行動啟動以來,通化市出臺《優化營商環境100條》,制定關於整治破壞營商環境阻礙民營經濟發展23項專項整治任務,把“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理念與“媽媽式”服務結合起來,堅持做到不叫不到、隨叫隨到、説到做到、服務週到,紮實開展營商環境建設專項行動。

  減稅費、降成本、解難題,助力企業增動能。“通化市減稅5.22億元,涉及納稅人24.5萬戶次,全年重點企業平均每戶企業少繳稅費1300萬元左右。”這是通化市前9個月減稅降費的成績單,其中,萬通藥業受降稅政策拉動,營業收入預計增加6300萬元。同時,通化市出臺了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10條舉措,著力破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全力助推實體經濟發展,其中設立規模3億元、首期規模1億元的應急週轉基金,已為企業發放應急週轉貸款5.5億元。

  強監管、不缺位、防風險,創新方式增效能。“‘互聯網+監管’認領監管事項目錄清單總數4903項,發佈檢查實施清單3744項,監管覆蓋率17.92%,行為覆蓋率44.47%,位列吉林省第3位”,這一組組數字可以看出通化市正在實現監管常態化、標準化、智慧化。同時,通化市不斷完善信用體系建設,夯實信用監管工作基礎,目前在全國262個地級市綜合信用指數排名為54名,已連續15個月位居吉林省前列。

  減環節、減時限、減材料,政務服務提效率。為切實提高政府服務效能,通化市堅持“四個導向”,突出“四項重點”,積極開展“代辦制”和“企助”活動,切實提高企業的獲得感。先後分9個批次向東昌區、二道江區、醫藥高新區分別下放、委託授權97項、147項、930項,放權數量和品質走在吉林省前列。同時,實行市場主體“住所登記申報承諾制”,對106項涉企行政審批事項採取取消審批、審批改備案、告知承諾、優化準入等4種方式,實現了市場準入的寬進嚴出。

  引人才、用人才、留人才,提高核心競爭力。2018年,通化市深入實施“1+7”人才政策,“千名學子歸巢計劃”回引學子616人,其中“985”“211”大學本科生、碩士生366人,選派224人到企業挂職服務;連續舉辦兩屆企業家節,表彰鼓勵了一批民營企業家,營造了尊重、包容、善待企業家的濃厚氛圍,通化籍人才正在逐步“回流”。

編輯: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