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下部門“小九九”政務公開幹貨多
2018-01-19 13:44:53  |  來源:南京日報  |  編輯:穆菁

  我國政務公開力度不斷加大,廣度、深度不斷拓展,但公開渠道多了,幹貨內容卻變少了。南京日報記者調研發現,一些地方政務公開沒跟上群眾節拍,許多與群眾關係緊密的“三資管理”“糧食直補”等政務信息雖然“上墻進欄”,有的還“曬”在網上,但內容不翔實、或時間滯後、或只見結果不見過程,看似該公開的都公開了,群眾想知道的卻沒多少,即使看了也如霧裏看花。

  政務公開包括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公開為原則,不公開為例外。”為促進行政機關政務公開和政府信息公開,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從基本原則、公開範圍、公開方式和程式、監督和保障等方面,對政務公開予以了明確規定。近10年過去,一些地方行政機關的政務公開卻出現渠道多幹貨少的現象,説白了是一些行政機關放不下自己的“小九九”。有的眼睛向上,只公開領導行蹤和部門成績;有的怕引發輿情自己擔責,能不公開就不公開;還有的眼睛盯著部門利益,只公開一些無關痛癢的東西,對群眾關心的環境保護、食品安全、教育、徵地拆遷等方面問題,即便有人申請,也常常以各種理由不予提供。由此産生的信息公開類行政復議案件,在很多地方呈逐年上升趨勢。

  政務公開是現代政府的內在必然要求,是推進依法行政、打造“陽光政府”、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舉措。可以説,這種渠道多幹貨少的政務公開,既違背了政務公開的初衷,也導致公眾獲得有效資訊的難度加大,從而無從維護自身權益,更談不上行使知情權和監督權了。因此,行政機關必須放下自己的“小九九”,更多地從服務角度而不是工作角度、從群眾需求而不是機關需要角度,多公開一些幹貨。

  這就需要行政機關按照《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主動拓寬公開事項範圍,特別是增加民生相關領域的幹貨內容。2013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當前政府信息公開重點工作安排》,明確要求行政機關重點推進行政審批信息、財政預算決算和“三公”經費、保障性住房、食品藥品安全、環境保護信息、徵地拆遷等9個方面的政府信息公開。法定職責必須為,行政機關應該將這些民生幹貨予以公開。同時,應積極問需於民,對民眾迫切需要的內容,能公開的絕不藏著掖著。

  當然,讓行政機關多公開幹貨,還需要建立政務公開考評、監督和問責機制,在對政務公開的內容、數量、品質、時效等予以進一步明確的同時,對政務公開中存在的推諉塞責等行為予以追責,倒逼行政機關積極履行政務公開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