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日報》記者日前在南京新街口地區走訪時發現,一家大型商場在其新建的美術館內,舉辦了一場規模宏大的當代藝術展。展覽以“思想的形式”為策展主題,邀請100位新銳藝術家“帶著思想入侵”商場。由於參觀免費且便捷,不少顧客都在不經意間“墜入美術館深處”,與新銳大膽的當代藝術“劈面相逢”。
在寸土寸金的“中華第一商圈”,“任性”地舉辦一場大多數人都看不太懂的當代藝術展,是否有浪費商業資源之嫌?展廳內,肆意潑灑顏料的抽象派油畫給人以尖利的不適感,胡亂堆放的桌椅、吱吱呀呀的黑白電視機宛如舊年月裏的記憶,一座由藝術家身體烙印而成的雕塑,少了米開朗琪羅的和諧優美,卻引人叩問生命的奧妙……展覽並不提供有關現實人生的確定答案,而是隱含了一份期許、一種呼籲,它邀請觀眾主動地建構作品的意義,並在這個過程中對生命、對世界有所反思。
在喧囂繁華的城市中央,留出一片可供駐足和思索的土壤,這種做法令人尊敬,它同時也提出了一個問題:在城市的中心地帶,除了摩天大樓和繁華商場,我們還可以用什麼來體現城市的精神?
毫無疑問,一個只追求GDP,缺乏文化哺育、人文觀照的城市,很難成為現代人真正的故鄉。而城市之文化蘊藉、人文精神的彰顯,不止體現在博物館、劇院等公共文化場所中,也應融入至人們的日常生活包括商業場所中。特別是後者,由於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無縫對接”,更有可能使人們在不經意間收穫“思想的閃光”,獲得文化的滋養。
從城市角度而言,敢於將“不討巧”的先鋒藝術搬至商業中心,大膽地接受來自公眾的不同聲音,併為青年藝術家提供孵化平臺,本身就彰顯了一座城市的包容、多元和活力。南京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厚重的文化底子自然不缺乏,如果能以海納百川的姿態,讓思想激蕩的當代藝術進入大眾生活,對城市的發展而言,同樣是一樁幸事。
説到底,城市的中央地帶,還是要給思想的飛揚留下一片土壤。讓人們暫時停下匆匆的腳步,回過頭來審視自己的生活。也許,就在人們願意駐足的那一刻,人和城市的精神已然得到了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