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審視歷史中弘揚傳統文化精神
2018-02-07 13:06:09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續貂之作已成為近年來影視劇拍續集的一種普遍現象。但最近,電視劇《大將軍司馬懿之虎嘯龍吟》和《瑯琊榜之風起長林》兩部歷史劇,均為前兩年熱播劇的續集,無論是愛奇藝上的網絡首播,還是眼下電視臺的二輪播出,豆瓣評分幾近9分。它們的共同特點是,在首部基礎上精益求精、鋪陳昇華,挖掘人性複雜異化,揭示歷史發展軌跡,弘揚傳統文化精神,體現了優秀歷史劇的成色與底色。

  作為熱播劇續集,《虎嘯龍吟》和《風起長林》打破了電視劇“逢續必爛”的魔咒,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首部基礎上,進一步揭示主要人物身上人性的複雜、扭曲、異化。《虎嘯龍吟》中,司馬懿多年隱忍之後,終於從別人的“手中刀”變為“持刀者”,其萎靡的體態,陰鷙的目光,甚至令人恐怖的聲線變化,詮釋了被慾望吞噬的人如何權傾朝野而走火入魔。《風起長林》中,邪教術士濮陽纓把大梁朝廷、長林王府以及一眾追隨者玩弄于股掌之間,他洞察人心卻工於心計,智謀超群卻陰險毒辣,其來源和歸宿,均指向了單純而偏執的“復仇”,深刻揭示了人性的扭曲與異化。

  兩部電視劇,無論正面人物還是反面人物,都形象、立體,在揭示人性複雜的同時,用現代價值觀進行觀照。《虎嘯龍吟》中,司馬懿深陷於黨爭、權鬥,電視劇在很多細節上通過其弟弟、夫人、小妾等進行深刻反思;《風起長林》中,長林王蕭庭生始終不忘梅長蘇的教誨,追問的是“是非”,而不是“立場”。他説,“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心無雜念而始終不隨波逐流呢?”難能可貴的是,兩部電視劇通過一些細節,體現了人道主義情懷:《虎嘯龍吟》中,曹爽一家被押赴刑場,懵懂無知的四歲兒子笑嘻嘻地同往,電視劇用大量篇幅渲染了震撼人心的悲劇色彩;《風起長林》中,濟風堂兩代醫者懸壺濟世、眾生平等的職業操守與高尚情懷,在等級森嚴的古代社會顯得尤其彌足珍貴。

  兩部歷史劇,重點是在“重構”歷史。《虎嘯龍吟》歷史背景指向明確,但不拘泥于《三國志》和《三國演義》,而是以自己的視角來剖析歷史,揭示歷史發展的必然規律與吊詭之處:司馬懿這一形象,既不同於歷史,又不同於小説,他從小心自保到善謀決斷,從力挽狂瀾到嗜血暴虐,在古代封建權力體系下掙扎,一步步走入怪圈之中,他鬥垮了一個個敵人,到最後發現自己也成了“敵人”;《風起長林》的歷史背景似乎指向了某個朝代卻又游離于具體朝代,這為架構故事贏得了更加容易騰挪的空間,“論豪氣何曾怨悲涼,清平世間享,願天下從此烽煙忘”。在這裡,電視劇充滿激情地昇華了歷史的“理想”。

  正是基於這樣的原因,兩部電視劇雖然也展示了權鬥和宮鬥,但時時有指向歷史那只“看不見的手”。觀眾在看《虎嘯龍吟》時,在一種悲壯乃至悲涼的氛圍中體味歷史;而在觀看《風起長林》時,不僅驚嘆于其精雕細琢的歷史成色,更沉迷于其悠遠雋永的理想主義底色。由人性、人心、權力、政局、環境等眾多因素支配的歷史,可以有多重表現與審視空間,但兩部電視劇殊途同歸地“接近”歷史,同時也給觀眾留下了廣闊的思考乃至“想像”空間。

  兩部電視劇摒棄了《雍正王朝》《漢武大帝》這些大片的帝王視角,同時,無論是服飾、道具、禮儀,還是人物行為、風骨、氣度,都蘊含濃郁的“古典風”和水墨山水畫的審美品位,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與古典美學的深厚底蘊得以自然而流暢地呈現。

  “家國天下”是傳統歷史劇永恒的主題,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定意義上來説,這兩部電視劇都弘揚了這樣的“主旋律”。如果説《瑯琊榜》是講權謀,講復仇,以法家的政治手段來實現儒家的理想政治,如左宗棠對曾國藩的評價,“以霹靂手段顯菩薩心腸”。那麼,《風起長林》則是實現了明君賢臣的政治局勢,一以貫之的是 “士人風骨”和“家國情懷”,是梅長蘇所説的“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在前後兩部《大將軍司馬懿》中,司馬懿的人生軌跡,雜糅了道家、法家、儒家等各種文化因子,在深層次上揭示某種文化困境與悖論,與此同時,電視劇塑造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超我人格,是“社稷為重,民為本,君為輕”,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是“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兩部電視劇對傳統文化精神的理解,沒有機械的説教,而是通過一個個人物形象的塑造,有血有肉地加以呈現;在營構曲折紛繁的故事情節時,“游離”于歷史卻又每時每刻緊扣歷史的脈搏,目的正在於在歷史的豐富肌理中盡可能地“觸摸”傳統文化精神;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創作者不淩駕於觀眾之上,而是盡可能秉持一種娓娓道來又收放自如的開放空間,把更多的思索與審視留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