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雙向轉診 全科醫生短缺成瓶頸
2018-02-08 11:50:38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去年全省17萬病人“上轉下” 雙向轉診,全科醫生短缺成瓶頸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楊秀英老人,上週末從江蘇省人民醫院全科醫學科出院了。不過,楊奶奶出院後並沒有急著回家,而是“下轉”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繼續治療、觀察護理一段時間,等病情痊癒才可以回家。

  1月8日,89歲的楊秀英因肺部出現感染症狀,被家人帶到家門口的南京市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經過社區醫院一段時間治療,楊奶奶病情未見好轉,接診醫生認為楊奶奶年齡大、身體虛弱,同時患有多種慢性病,綜合判斷病情比較凶險。

  1月18日,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時聯繫其所在的醫聯體上級醫院——江蘇省人民醫院。接到求助後,江蘇省人醫利用雙向轉診“綠色通道”緊急將楊奶奶轉來救治。“當時醫院床位爆滿,院內協調將楊奶奶轉到急症觀察室。”全科醫學科主任成紅艷説,經過多學科會診治療,老人家病情很快穩定下來。

  “如果沒有及時轉院,後果不堪設想,真的非常感謝兩家醫院的協力合作。”楊奶奶的二兒子李雙才説,雙向轉診,既方便家屬照料又方便老人看病。平時小毛病都在鐵心橋、建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現在想讓母親在建中醫院康復一段時間再回家。

  江蘇省人民醫院副院長、全科醫學專家佔伊揚介紹,老年人通常同時患多種慢性病,平時在基層醫院維持日常治療和護理即可,當病情危重時才需要大醫院專家會診。

  2017年江蘇省基層診療達2.18億人次,佔總診療人次比例接近60%;居民兩周患病首選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比例超過50%。截至2017年11月底,由二、三級醫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轉診的人數達17萬餘人次;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向二、三級醫院轉診的人數達52萬餘人次,向上與向下轉比例近3:1。

  業內專家表示,前些年,基層醫院把病人上轉到大醫院,而大醫院鮮有把病人下轉的,雙向轉診變成“單行道”。現在“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體系格局初步形成。醫聯體內實行雙向轉診,既解決大醫院一床難求現象,又解決病人到基層醫院康復不放心的難題,真正讓“好鋼用在刀刃上”。

  但是,基層全科醫生數量不足,成為制約“患者家門口看病、到社區康復”雙向轉診的主要瓶頸。鐵心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李磊説,2017年一年接了老年病人200多例,床位天天爆滿。隨著“下轉”病人越來越多,人手明顯不足,中心有20位全科醫生,缺口至少達七八位。記者了解到,我國目前共有全科醫生20.9萬名,缺口達50萬名。

  佔伊揚介紹,2016年,該院率先將普內科更名為全科醫學科,並設立全科病房,還為很多社區醫院培養了一大批全科醫生。目前與江蘇省人民醫院結成醫聯體的下級醫院有140多家,遍及蘇南、蘇北和周邊省份,醫院還定期派專家到基層坐診、查房、教學、指導手術等。“全科醫學在英國有200多年曆史,超過九成英國人看病在基層;全科醫生首診制度在美國也有100多年了,而在我國近幾年才起步。”佔伊揚認為,全科醫學人才培養慢,多在基層工作,待遇低,隊伍不穩定,這些問題需要慢慢解決。

  2017年江蘇省先後出臺《健康江蘇2030規劃綱要》《江蘇省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2017年-2020年)》,強調多方發力“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合理配置醫療資源,逐步引導優質醫療資源下沉,使群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

  江蘇省衛計委主任譚穎表示,2018年江蘇省將通過實施衛生人才強基工程、提升醫聯體建設和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品質等措施,增強基層服務能力。探索實行彈性培養制度,2018年力爭培養1000名全科醫生,新增訂單定向免費培養醫學生1500名。推進基層衛生人員實訓基地建設,探索實行衛生人才“縣管鄉用”,促進形成雙向流動機制。建立基層績效工資總量動態調整機制,加快調整基層醫務服務價格,允許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業務收支結余部分進行再分配,以此來激勵全科醫生留在基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