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南京樹人學校原校長張建波辭去公職,引發社會關注。不久前,他創辦的南京明道中學正式宣佈2018年將對外招生。
無獨有偶,南京市田家炳高級中學原校長華勇去年夏天退休後,接任了民辦南京育英外國語學校校長一職。他在100天閉關沉思後,提出學校4.0版教育改革方案。這些公辦學校名校長投身民辦學校的初衷是什麼?他們的加盟將給民辦教育帶來什麼影響?
名校長頻頻“牽手”民辦教育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公辦與民辦學校的老師、校長之間很少出現流動。2016年初,教育部出臺相關文件“鼓勵公立學校與民辦學校之間人員流動”。如今,公辦學校名校長向民辦學校流動的現象越來越頻繁。
更早一些時候,還有南京市鼓樓區依託市29中教育集團籌辦的民辦學校鼓樓實驗中學,請來了29中老校長孫漢洲任校長,他曾獲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語文教師等多項榮譽,且是作家和儒學研究專家,有“詩人校長”的美名。對於再次“出山”,孫漢洲説:“我是一線教師出身,幹了26年的校長,積累了一些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經驗,應該能繼續為教育事業服務。”
“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不一樣,公辦是為了滿足國民的普遍義務受教育權,民辦是滿足不同層次人群的教育自由選擇權。”張建波認為,民辦機制更有利於實踐自己對教育的一些理解。“我想自己設計一所學校,然後去孕育、培養它,做一些嘗試,讓它有點自己的特色。”
從60多歲已經退休的孫漢洲重新“出山”,再到48歲正當壯年的張建波毅然轉型,名校長們投身民辦教育越來越主動。張建波坦言,看好民辦教育市場、看好南京江北新區發展前景,所以主動離開“體制內”。
名校長投身民辦教育,一定程度上也帶動了優秀教師人才的流動。南京明道中學一創立就引進了多位名師,開出40萬元年薪的誘人條件。“教授級中學高級教師、省特級教師不低於每年40萬,特別優秀者還可以面議。” 張建波説,“一所學校如果想安靜地做教育,首先要在經濟收入上讓教師安定下來,找到歸屬感。”
體制外蹚出教育改革之路
此前,民辦教育和公辦教育相比,一直處於不平等的競爭地位。“民辦教育的教師隊伍很不穩定,江蘇各地給民辦教育的支持政策和力度也不盡相同。”南京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民辦學校校長説,有的民辦學校老師五險一金和退休工資由區政府承擔,也有的什麼都沒有……“所以我們常常看到的現象是:一所新的民辦校起來了,而另一所老的民辦校就倒下了。”
近年來,隨著民辦教育政策環境的不斷完善,民辦教育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新修訂的《民辦教育促進法》和《國務院關於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相繼出臺,民辦學校發展迎來了春天。”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辦學體制改革研究中心副主任闕明坤説,名校長到民辦學校任職並非江蘇個案。譬如著名教育專家、杭州第二中學原校長葉翠微,2017年到浙江一個民辦教育集團擔任總校長。這些現象的背後,説明瞭民辦教育地位不斷提升,吸引力也越來越高。
事實上,民辦學校近年來也越來越被家長們接受。孫漢洲掌門的鼓樓實驗中學第一年秋季招生就有近3000人報名,最終僅錄取270人。王佔寶的漢開書院也有2700多人報名,最終錄取220人。
和公辦教育相比,民辦教育都凝聚著名校長鮮明的教育理念,他們希望能夠從體制外蹚出一條教育改革之路。“育英外校4.0版的學校,是智慧時代‘以人為本’教育的本質追求。”華勇提出的一整套教育改革方案,目標是直接與國際接軌,運用大數據智慧化手段,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定制化和服務化的教育,培養未來國家所需的精英人才。“未來在育英,會給每個學生匹配3年的跟蹤導師,根據學生的體格、人格、思想和志向,制定個性化的生涯規劃方案,甚至於每個學生收到的寒暑假作業都不一樣。”
張建波告訴記者:“明道的本義是:探尋道路、學會行走。學校定名為‘明道’,寄寓了我的初心。”他坦言,現實及未來的各種問題都擺在眼前,獨生子女教育、過度應試、“香蕉人”問題、人工智能對人的影響問題……批判無益,只想辦一所理想的學校——遵循科學的教育規律,遵循人的發展規律,把學生培養成卓越的人。
人才流動符合教育規律
“民辦學校的勃興與國家當前推行的‘供給側改革’不謀而合,它是對公辦學校的有益補充。”南京航空航天大學人文與社會學院教授邱建新説,公辦學校是一種公共品,目的在於“保基本”,即保障所有公民的受教育權,而民辦學校則提供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這些名校長都有著非常豐富的管理和教學經驗,他們進入民辦教育領域,有利於提升學校的管理水準和教學品質。”南京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從事教育研究工作的洪劬頡説,民辦教育是中國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位校長要實現他的教育理想,實踐越深入越持久,就會深層次地遇到阻礙。“要用體制內的力量來實現對體制的打破幾無可能。但是,走出這個體制就有可能了。”
“名校長‘牽手’民辦學校,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人才的合理流動是符合教育規律的。”江蘇省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副所長倪娟認為,這種人才流動最好有相應的政策規劃設計,從宏觀層面對區域有一些協調和平衡。“目前,對於民辦學校的發展規模、數量和佈局,缺乏相關研究和行政層面的規劃設計,會造成對公辦學校平衡性的影響。”
邱建新也指出,鼓勵民辦學校發展並不意味著政府可以降低對公辦學校的建設力度,畢竟民辦校的高昂收費會加大孩子的求學成本,而如果優質教育資源全部流向民辦校,會導致社會弱勢群體無法得到優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