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豬養殖 渴盼大數據指路
2018-03-01 10:23:22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節後價格蹊蹺“跳水”,豬週期又要到來? 生豬養殖,渴盼大數據指路

  從2016年每出欄一頭生豬賺上千元,到2017年每頭賺三四百元,過去的兩年多,生豬養殖戶的日子一直比較滋潤,普通養殖戶一年只要出欄200頭豬,收入就很可觀。然而,沒想到的是,2018年行情急轉直下:

  1月25日,由於臨近春節帶來的效應,江蘇省生豬出欄價格每500克在7.5—7.7元左右;僅僅過了一個月,搜豬網顯示,2月25日,江蘇省生豬出欄價格大幅跳水,每500克僅6.1-6.5元左右。以一頭育肥豬重100公斤計算,每出欄一頭,比一個月前少賣近300元。

  生豬養殖業一直是農村的重要産業,對農民增收、農村勞動力就業、糧食轉化及推動相關産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儘管近年來生豬規模養殖戶越來越多,但年出欄200頭以下的小散養殖戶仍然為數巨大,僅阜寧縣就有1萬多戶,蘇北、蘇中地區很多農戶把生豬養殖作為重要副業,養殖産生的利潤是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豬價大跌,養殖戶再次切身感受豬週期帶來的痛。

  “搜豬網的價格還比較高,市場價格比這更低。”海安縣西城街道生豬養殖戶張義發説,這兩天,上門收豬的經紀人,對好品種的生豬給出的價格是每500克6元,一般品種只有5.7—5.8元,“價格這麼低,自繁自育戶勉強能保本,買了苗豬養殖的農民肯定虧本!”他説,他家存欄的母豬有30頭,生豬300頭,好在存欄生豬還小,或許再過幾個月出欄價格能好一點。

  但鎮江希瑪牧業公司負責人馬榮坤沒這麼樂觀,在他看來,2018年生豬價格會一直在低位徘徊,不排除豬週期再次到來的可能。前兩年生豬養殖利潤較高,工商資本紛紛涌入。除了早些年的跨省養殖企業在快速擴張養殖規模以外,場外觀望的各類資本也紛紛進入,連一些互聯網企業也參與養豬。養殖産能迅速擴張,養殖技術穩步提升,生豬疫病控制得好,市場供應量隨之提高,價格就下行了。

  然而,蹊蹺的是,農業部門提供的能繁母豬數據卻是下降的。2017年能繁母豬存欄持續下降,截至當年底,全國能繁母豬跌至3424萬頭,較年初下降6.6%,下跌持續時間及下跌強度均遠超市場預期。多年來,判斷生豬養殖量是多還是少,能繁母豬是最重要的參考數據,既然能繁母豬減少,存欄生豬也會相應減少,價格只會上漲,為什麼反而下降乃至暴跌?從華東地區的情況來看,浙江、福建等省早兩年關閉大批養殖場,我省去年起因環保要求也關閉近3000家養殖場,養殖規模縮小很多。換句話説,即使工商資本進入生豬養殖行業,但能繁母豬數量沒增加,這些企業的産能也不可能迅速擴大。那麼究竟是什麼因素導致豬價下跌?

  阜寧縣林牧漁業局副局長劉滿昌認為,下跌原因有兩個:一是豬肉進口量增加較快,二是生豬屠宰和加工企業在壓價。2017年全年我國進口豬肉量高達122萬噸,相當於從外國進口1478萬多頭豬。而國內統計存欄母豬和生豬時,沒有綜合考慮這一情況,也就是説,目前生豬市場的供應總量是在增加的。其次,這些年來,大型屠宰和加工企業一直在與養殖戶博弈,大型企業掌握相當大的話語權,小散養殖戶根本沒有定價權,即使是養殖規模達幾十萬頭的超大型養殖企業,也難以跟大型加工企業抗衡。春節過後,進入傳統豬肉消費低谷期,加工企業就開始殺價,低價收儲後進入冷庫,待價格上漲時出貨。

  屠宰和加工企業的行為無可厚非,通過市場博弈追求利潤最大化是企業天性。劉滿昌提出,現在需要一個動態的、完整的、權威的大數據提供給各類養殖戶。從國內外的經驗看,任何農産品的價格穩定都離不開供應鏈的穩定,這就需要準確的市場供求信息,一旦信息出現偏差,引導方向就會偏離。據他了解,農業部門正構建生豬養殖大數據庫,期待通過大數據技術挖掘生豬價格週期波動規律,以建立生豬全産業鏈數據監測體系。這對避免反復出現的豬週期無疑有很大的作用。他同時提醒,單靠農業部門很難提供準確數據指導,需要多部門合作,不僅要動態統計存欄母豬和生豬數量,還要統籌考慮收儲冷藏企業有多少儲備肉、每年進口豬肉大致有多少、每年消費豬肉量的增減,等等,這樣整合起來的數據才能給養殖戶提供指導。

  “養一頭豬賺千把塊並不是好事,大漲之後肯定會有大跌。”劉滿昌説,養殖戶有相對平穩的利潤,這個産業才能健康發展,對消費者來説,也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