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準新作為 群眾更歡迎
2018-03-07 10:16:38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加大精準脫貧力度引發代表委員深層次思考 精準新作為 群眾更歡迎

  “加大精準脫貧力度”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2018年要深入推進産業、教育、健康、生態扶貧,激發脫貧內生動力。對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特定貧困人口,因戶因人落實保障措施,“讓脫貧得到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

  扶貧、脫貧是提升老百姓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的重要通道。精準扶貧如何才能更加精準?代表委員結合工作實際談思考、出建言。

  探索托底“輸血”可持續路徑

  “據測算,貧困人群中,60%以上因病因殘致貧。打贏脫貧攻堅戰,關鍵在於解決好因病因殘致貧問題,也就是常説的托底型救助。”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民政廳廳長、黨組書記侯學元表示,社會救助是扶貧開發的兜底性政策,“具備勞動能力的可通過提供就業培訓和就業項目扶持實現脫貧,從‘輸血’變‘造血’,但大量因病因殘致貧的群體只能通過‘輸血’方式完成脫貧,這對政府是很大考驗。”

  侯學元説,因病因殘致貧現象層出不窮,必須要有相應的頂層設計,讓托底扶貧政策從根本上應對不斷出現的問題,才能真正確保小康路上一個都不掉隊。“現在重病所用藥品不少並不在大病保險基本目錄內,個人需要負擔高昂的醫療費用,導致家庭陷入貧困。”侯學元建議,通過商業補充型保險來解決。政府財政引導資金支持一點、個人出一點,購買商業補充型保險,一旦因病因殘致貧,可獲得保險支持。

  無錫經過多年探索,已走出新路徑—江陰農村設立互助資金,村集體收入出一部分、村民自己出一部分、企業家再捐一些,誰得了大病,互助資金來救助。2018年當地政府準備拿出3000萬元與保險公司合作,建立商業補充型大病保險,其中,低保對象和低收入人口由政府掏錢為其購買實名制保險;根據大數據算出全市人口大病概率,政府再掏腰包購買相應人口的保險,普通百姓誰得重病誰受益。“當然,對保險公司也有約束,保本微利,主要是盡社會責任。”

  “無錫的做法一旦成熟可在全省形成示範意義。總體而言,要注意協調和平衡,不能全部由財政出資,保險公司也不是慈善機構,還是要量入為出,穩妥推進。”侯學元表示。

  “互聯網+”,讓醫療扶貧更精準

  “我們每年都會派出博士、資深專家團隊到最需要的地方去‘醫療扶貧’。”全國政協委員、民盟中央常委、江蘇省委會主委、江蘇省政協副主席、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胡剛表示。

  醫療扶貧過程中,胡剛形成自己的思考。在一份《關於充分發揮中醫藥保障全民健康作用》的提案中,他闡述新思路:利用“互聯網+”,展開中醫藥精準扶貧。“加快發展優質中醫藥服務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任務,對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健康服務內在需求具有重要意義。”胡剛説,江蘇中醫藥基礎、人才資源領先,更為重要的是,中藥對於很多病症有明顯改善作用,具有有效、易行、成本低的優勢特點,對於因疾病暫時遇到困難的人群,可以充分利用其特點有病治病、無病防病。

  “嫁接‘互聯網+’,讓知名中醫藥專家網上開方。江蘇有很多中藥加工點,通過快遞最快一天到達,既讓醫生診斷變得高效,也可讓經濟困難病人,以低成本實現有效看病的目標。”胡剛説。

  全國政協委員、農工黨江蘇省委會副主委、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副院長王水透露,2016年我國孕産婦死亡率和新生兒死亡率均有所抬頭,這可能與目前二孩生育群體中有大量高齡孕産婦有關。“我們醫院對口幫扶的青海某州婦幼保健院,原來只有8名工作人員,導致當地孕産婦死亡率、新生兒死亡率較東部高出不少。在我們對口支援下,保健院軟硬體都有明顯提升,工作逐步走向正軌。”王水建議,國家將貧困地區孕産婦救治中心和新生兒救治中心工作,納入健康扶貧工作範疇,給這些地區以軟硬體支持,從而在更大程度上保障更多二孩健康出生。

  一戶一檔,向“滴灌”要成效

  “扶貧要‘滴灌’,不要‘漫灌’。”在全國人大代表、連雲港市連雲區高公島街道黃窩村黨支部書記張立祥看來,“精準扶貧”有多個維度:從總體上看,扶貧必須因地制宜、因人而異,“不能用手榴彈炸跳蚤”。即便是精準到“一村一品”,也不能光靠給錢。“多報幾個貧困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種現象讓人警醒。從村級層面,要以産業扶貧為準,通過“一村一品”,不是説扶助一家一戶,而是帶富整個村莊。

  黃窩村曾經是連雲區三個貧困村之一,張立祥當選村支書後,打破漁村捕撈傳統,帶領村民發展紫菜養殖。2017年村裏成立紫菜加工廠,年産值1000萬元。他建議,政府在有關費用、稅收方面予以幫助,給予部分扶持和減免,幫助漁民擴大再生産,把産業做大做強。

  而在村內部,還要“一戶一檔”,幫扶因人而異。他舉例説,對於有先天性殘疾的村民,想辦法找一些項目或産業給他們去做。黃窩村有一戶有高度弱視的血統性遺傳,村裏把這家的小孩送去學習盲人按摩,小孩回來以後,村裏扶持他開了一家盲人按摩店,現在一家人的貧困帽子全摘掉了。

  農村精準扶貧,離不開保險。張立祥建議通過政府幫助,針對農村農民引導設立更多險種。黃窩村216戶家庭中,115戶都在搞紫菜養殖。“農作物保險是有的,但在近海養殖方面,因為受天氣的影響比較大,保險公司不敢涉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