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企業招聘正從普工向技工轉變 ——職場供需兩旺,為何還會“兩難”
元宵節過後,勞動力市場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招工旺季。一場一場的招聘會滾動開,一波一波的求職者連軸轉,在供需兩旺的背後,卻凸顯出勞動力市場無法回避的“兩難”。
招工難遇上上崗難
3月4日,無錫市人力資源市場,“春風行動”系列招聘會現場人頭攢動。滾動更新的招工信息電子大屏,倒映出一張張焦慮的臉龐。來自安徽阜陽的劉明盛嘴角掠過一絲苦笑:“本想過年後到這家大公司幹活,誰知道他們2018年操作工招得少,改招工程師了。”
老劉心儀的這家企業,就是位於無錫新吳區的SK海力士。這家全省投資最大的半導體企業,向來是招聘會上的招工大戶。2018年,他們一改往年大量招聘操作工的慣例,推出了以技術人員為主體的招工菜單,全部近700個崗位中,技術員300人,裝備工程師100人。工作人員介紹,該公司目前正在籌建第二工廠,急需儲備大量的技術人員。而隨著技能改造提升,對普工的需求將逐步減少。
大企業向來是招聘會上的“風向標”。《新華日報》記者在招聘會現場看到,往年“霸屏”的操作工、鉗工、電焊工明顯“縮水”,取而代之的是鋪天蓋地的技術崗位。無錫市人力資源市場招聘部部長胡偉也明顯感受到了這一變化:“2018年節後,技能人才需求大增,一般操作工招聘有所下降。市場需求從普工向技工轉型的趨勢更加明顯。”
企業招工結構的變化,帶來新一輪的“招工難”。一家製造企業,開出萬元月薪加管吃管住招聘數控操作工,但一上午下來只收到3份簡歷。一家家紡企業,8000元月薪招攬自動化設備機修工,從年前到年後,始終沒有招到合適的。
企業深陷“招工難”,求職者也感到“上崗難”。不少求職者向《新華日報》記者抱怨,現在的崗位動輒要求大專、本科學歷且有相應工作經驗。許多求職者幹慣了簡單操作工,學歷不夠高,技能不達標,再加上年齡偏大,找工作可謂舉步維艱。
高新技術企業也在喊“缺人”
視頻內容評級編輯100人,大數據分析師200人,生物醫藥研發人員100人……2月底,無錫市濱湖區新春首場骨幹企業招聘會舉行,琳琅滿目的招聘簡章與往年透著不同:機械、冶金等傳統招工大戶,招工數量少則十余人,多也不過百八十;而生物醫藥、先進製造、影視文化、物聯網與大數據等高新企業,動輒招聘上百人,每個人事主管都在喊“缺人”。
“用工荒”從傳統産業蔓延至高新産業,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和許多人想像的不太一樣,高新産業除了中高端研發、管理人才外,也需要大量基礎人才,相關缺口越來越明顯。”濱湖區人社局副局長趙華介紹,以無錫為例,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産業的爆炸式增長,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在無錫加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呈現井噴。2017年落戶濱湖區的浪潮卓數大數據公司,2018年一開年就拿出了一份人才採購大單,其中僅“數據分析師”一個崗位,意向招聘人數就多達200人。
高新企業求賢若渴,求職者心裏卻猶豫著不敢親近。“快手APP”近來憑著短視頻業務走紅,招聘現場甫一亮相,就吸引了眾多求職者的圍觀。一位姑娘在攤位前徘徊又徘徊,手中的簡歷始終沒有遞出去。《新華日報》記者問她為什麼,姑娘抿了抿嘴,説:“這樣有名的科技公司,怕自己夠不上。”
《新華日報》記者觀察發現,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科技企業,招工的要求其實很平實。“快手”的招聘啟事寫明,公司意向招聘100名“內容評級編輯”,主要負責平臺視頻、圖文直播的審核,內容編輯和管理。崗位對應聘者的性別、專業沒有限制,學歷也僅要求高中及同等學歷以上。浪潮大數據人事總監李晨也向記者解釋,他們招聘的“數據分析師”其實就是數據採集員,只要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就能勝任。唯一的要求是年齡需在18-35歲之間。
求職者關注高品質就業
錢多、離家近,這樣的工作看起來完美,但28歲的無錫小夥徐強卻不買賬。在無錫市惠山區前洲街道近日舉辦的一場招聘會上,當地一家企業開出過萬月薪招切割工,詳細面談後,徐強才知道,掙到這萬元月薪的代價,是他每天要在粉塵和噪音中工作10小時,他因此斷然拒絕了這個“低品質”崗位。
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時代,就業崗位的品質也開始受到越來越多求職者的關注。無錫市新吳區人力資源服務協會春節前後進行的一次“提高節後返工率”調查顯示,影響員工節後返崗的因素,除了工資、食宿、社保、班車等“硬福利”,還包括了工作環境、假期制度、企業文化、晉陞空間、再學習機會等“軟待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與上一輩人用加班換取更高收入的就業模式不同,90後、00後等新一代就業者,更加追求健康優質的工作方式,不上夜班、雙休、彈性假期,遠比10%的加薪更有吸引力。
新生代的新要求,對用工單位提出了挑戰。為了解決葉片磨拋環節産生的大量粉塵和噪音問題,國內航空葉片行業的龍頭企業無錫透平葉片與華中科技大學無錫研究院共同開發了機器人葉片磨拋系統,用機器人代替人工操作,節省人力,改善工作環境,保護工人健康。企業技術總監滕樹新深有感觸地説:“招工難倒逼企業向智慧化、綠色化轉型。只有企業自身不斷創新升級,才能招到更多高品質的一線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