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各地新年首份文件釋放強烈信號 ——“一號文件”,聚焦高品質發展
“高起點開局、高標準起步,準確把握新時代江蘇的新方位新坐標,推動高品質發展走在全國前列。”在年初召開的全省兩會上,江蘇省委省政府明確了發展新目標。
面對新使命,江蘇各地如何破題?陸續出臺的在地方全局工作中具有“風向標”意義的“一號文件”,儘管焦點不盡相同,但都圍繞高品質發展,匯聚成江蘇大地你追我趕、奮勇向前的動人樂章。
爭搶要素資源,打造創新“第一動能”
經濟總量全國第二、工業規模穩居第一,“江蘇號”經濟動車平穩快速運行的同時,驅動力量正在轉變:2017年減少煤炭消費量1000萬噸以上,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2%。今後五年,江蘇主要創新指標要達到創新型國家中等以上水準。
緊盯這個目標,各節“車廂”都在迅猛發力——
高層次人才首套房不限購,公積金貸款額度還可放寬至120萬元;高校畢業生領租房補貼的時間由兩年延長至3年;實施青年大學生“寧聚計劃”,每年吸納就業創業20萬人以上,5年內建設人才安居房1000萬平方米……南京市政府2018年“一號文件”《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安居工作的實施意見》一發佈,立馬引起廣泛關注,有媒體驚呼:南京在“搶人”!
不止“搶人”,所有優質要素資源南京都在“搶”。緊隨“一號文件”之後,一系列政策陸續出臺:開辦股權投資企業最高獎勵1500萬元,房補最高3000萬元;40歲以下的本科畢業生可先落戶後就業;對頂尖人才領銜的團隊資助額度不封頂……
全省經濟體量最大的城市蘇州,正奮力構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産業科技創新高地。在該市剛剛刷新的引才政策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引進頂尖人才的最高補貼已被提至每年2000萬元。與此同時,蘇州以實體經濟為主陣地,以企業為主體,持續發力高端創新要素供給,啟動建設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等25個單體投資超5000萬元的重大科技創新載體,規劃到2020年建成130家符合區域産業需求的新型研發機構。
南通正全力建設具有較強區域影響力的創新之都,推出“100億扶持基金、100萬平方米人才公寓”的激勵政策,打造“江海英才計劃”升級工程、“226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外國專家“1111”引智工程等重點人才工程,使各類人才能引得進、留得住、幹得好,為開創高品質發展新局面釋放更多的活力和動能。
加快城市轉型,提升發展能級
實施城建重點工程170項,總投資2820億元!
隨著徐州市政府“一號文件”《2018年度城建重點工程計劃》發佈,一場新的中心城市建設淮海戰役在徐州打響。
徐州城市建設的指向是成為整個淮海經濟區的“CBD”。徐州市市長周鐵根説:“徐州將集中力量建設經濟、商貿物流、金融服務、科教文化‘四個中心’,全面提高城市首位度。”
“即使是春節期間,中央創新區建設也沒有休假。”站在通滬高架上,眺望17平方公里的中央創新區建設一天一個樣,南通中創區建設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倪勇兵心潮澎拜。
匯聚科創、文創、醫學、會展等“四大中心”功能的中央創新區,不僅是南通打造具有區域影響力“創新之都”的破題之作,更是建設上海“北大門”的“鑰匙工程”——打造滬通創新資源合作承載區,是其主要功能之一。在南通市委書記陸志鵬看來,建設上海“北大門”,當務之急要抓住上海建設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打造卓越全球城市的機遇,搭乘上海創新“便車”“快車”,加快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等“一中心三城市”,從而使“北大門”外在形象上與上海呼應、內在水準上向上海看齊、發展動能上與上海匹配 。
提高民生溫度,投入只增不減
解讀各市“一號文件”,字裏行間吹來一股股民生“暖風”。
10511.8億元!無錫躋身“萬億元俱樂部”,2017年發展成績令人振奮:增速5年來首次超過全省平均水準。在更高平臺上發展的同時,該市以“一號文件”形式提高民生“溫度”,宣2018年實現全市低保家庭人均年收入達1萬元以上,“陽光扶貧”覆蓋2萬餘戶、3萬餘人,併為市區特定困難對象設立醫療救助責任保險,覆蓋重大病患者5萬餘人次。
鹽城的民生實事清單上,解決5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新開工建設3500套棚改安置住房等“大事”被列入,農貿市場建設、街頭綠化提升等“小事”也在其中。要完成這些事,鹽城總共需要投入160億元,比上一年增加60多億元。
高品質發展,最終目的是要讓群眾享有高品質生活。打開各地的民生賬本,切給民生的“蛋糕”越來越大、品質越來越高。常州2017年民生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首次突破80%;南通2018年力爭民生支出至少增加8億元;揚州2018年“三公”經費和市級機關運行經費預算分別壓縮6.8%、12.3%,民生投入只增不減。放大到全省,財政支出效益將不斷提升,全省公共財政支出75%以上用於民生,省級財政民生支出比重超過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