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臭水溝變成生態景觀河
蘇州工業園區45號河是一條名副其實的“斷頭浜”,河水不流通、常常被居民投訴。曾經聞之色變的黑臭水體如今卻完成了美麗“變身”,成了一條水清景美的景觀河。中國江蘇網記者由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河長制辦公室獲悉,“園區45號河”整治工程已被列入2017年蘇州市城鎮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創新典型案例。
園區45號河,是位於蘇州工業園區婁葑街道與吳中區郭巷街道交界處的一條河。據婁葑街道河長制辦公室負責人沈金根介紹,治理難就難在它的問“題涉及“多頭”,單一的清淤和整改無法徹底解決河道的頑疾。“
3月8日,中國江蘇網記者來到位於蘇州通園路附近的園區45號河,一眼望去只見微波盪漾,河水呈碧綠色,河上不時有人在做保潔。那麼,園區45號河的完美“蛻變”是如何做到的?沈金根告訴中國江蘇網記者,2017年河長制實施以來,蘇州婁葑街道黨工委書記史廉作為街道鎮級第一總河長,多次實地調研走訪園區45號河,科學詳細的制定“一河一策”行動計劃,明確責任主體,列出工作清單、時間表,紮實推進。
整治工作始於“破冰”。得知沿河企業主不理解、不配合,街道河長辦多次上門宣傳,經過2個多月的疏導溝通,園區45號河有8處污染源成功截流。與此同時,整治工作在“岸上水下”同治中不斷推進。整治通過傳統技術與現代生態技術相結合,水利、市政、防汛、生態、景觀綠化相結合,在不影響周邊構築物和不佔用土地的情況下,經專家指導和把關,採用拓撲導流墻專利技術,通過河道中心設置導流墻,保證水體有序流動,帶動斷頭浜底水體,使區域河道水環境得以改善。同時河道駁岸採用杉木樁生態建設,同步提升河道兩側綠化環境整治。
經過4個月的改造,如今,園區45號河終於舊貌換新顏,該整治工程成為蘇州市城鎮黑臭水體整治的一個創新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