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土地整理 整出高品質發展空間
2018-03-26 09:37:18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淮安生態文旅區把最好的資源讓給拆遷農戶 土地整理,整出高品質發展空間

  《新華日報》記者最近在淮安市生態文旅區富城路辦事處濱河社區的拱辰佳苑安置小區採訪時,正遇上47歲的金順明組織姐妹們在小區舞蹈房內跳舞。“我原來住在運南村徐莊組,拆遷後安置到這裡。小區緊臨體育中心,走路幾分鐘就到,為方便大家跳舞健身,社區還建起專門的舞蹈房。生態文旅區管委會把最好的地塊、最好的資源,都留給我們這些拆遷安置群眾。”金順明説。

  “強基礎、惠民生”,是淮安市生態文旅區實施徵遷開發、土地整理的核心理念。濱河社區黨委副書記袁彪介紹,該社區的拱辰佳苑和康體佳苑兩個安置小區,圍繞民生保障這一主題,專門建設2500平方米的“社區生活匯”,擁有黨群服務中心、低碳科普站、鄉愁記憶館、百姓大舞臺等多功能設施。

  和金順明有同樣感受的板閘佳苑小區居民段宣昌,剛拆遷那會兒,由於留戀故土,還流了不少眼淚。“可是搬進板閘小區後,居住環境乾淨舒適,打開窗戶就是風景,出了門就是裏運河和森林公園,想想當初的淚真是白流了。”

  生態文旅區既是淮安市新的行政、文化和體育中心,也是全市高鐵樞紐核心區。近年來,該區結合中小學校、城市道路及高鐵樞紐建設和産業項目發展,打響拆遷徵地攻堅戰。“我們徵遷整理出來的土地,寸土寸金。2013年至今,除農民保障房、公共配套建設以外,全區沒有隨意出讓一宗商品房用地等經營性地塊,而且積極為今後更好更優質的産業項目、城市重點功能性配套項目預留上萬畝發展空間。”生態文旅區黨工委書記周茂萱説。近年來,黨工委班子成員統一思想認識,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牢牢踐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精神,加大推進強基礎、惠民生、謀長遠工作,向百姓提供最好的土地紅利。

  把徵遷農民安置好,既是生態文旅區邁向高品質發展的首要任務,也是該區在推進土地整理過程中最重要的工作。近年來,該區按照核心城區的功能配套,加快推進學校、醫院、生活匯和生活廣場建設,為老百姓打造便利便捷的生活圈——淮陰中學對面,是山陽灣安置小區;體育中心對面,是康體佳苑小區;板閘佳苑和悠園新村安置小區緊靠裏運河風光帶……區社會事業局局長李軍介紹,老百姓在土地被徵收以後,立即進入社保系統,享受企業職工待遇,每人社保賬戶會有7.1萬元,其中1.8萬元由農民自付,政府財政補貼5.3萬元。2017年全區徵地1萬餘畝,共計1萬名農民進入城保,僅此一項,區財政就支出5億多元。金順明告訴記者,她老伴今年60歲,過了生日就可以拿退休金了,一個月有670元。

  土地整理,生態先行。生態福利,是生態文旅區群眾獲得的又一項土地紅利。據該區興盛園林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躍介紹,生態文旅區將生態理念灌輸到城市建設的每一個環節,城市建到哪,生態綠化就延伸到哪。全區先後建成園林綠地260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達57.53%,人均公園綠地46.99平方米,位居全市前列。為豐富城市色彩,生態文旅區還提出“將森林收入城市,將城市建在花海”,先後建成10萬平方米的城市花海。

  與此同時,土地整理為生態文旅區帶來的價值溢出效應正在凸顯。該區國土分局副局長張凱舉例説,文化四館周邊未開發地塊,在2013年前後最多200萬元/畝,現在因為周邊建起實驗小學、淮陰中學等,每畝評估價飆升到500萬元左右,極大提升了落地産業的項目競爭力。

  如果説土地整理、基礎設施建設是強筋,那麼做優規劃、引進産業則是壯骨。生態文旅區立足現代服務業的産業定位,確定商業綜合體、綜合醫院、大型超市、商務酒店、健康養生、教育文化、電子商務等七大方向,産業發展取得數量、品質雙提升。

  “我們始終將文旅區建設納入淮安建設蘇北重要中心城市一盤棋中去謀劃,始終圍繞發展藍圖一繪到底,統籌推進各項事業,目的就是讓全區建設和發展更加集約、更加精緻。”淮安生態文旅區管委會主任方慶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