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當好耕地守護員“丘地”“廢地”變良田
2018-03-28 11:27:28  |  來源:新華社  |  編輯:羅毅

  原標題:當好耕地守護員 “丘地”“廢地”變良田——江蘇揚州高標準農田春耕見聞

  煙花三月,大地煥發勃勃生機,江蘇省揚州市通過平整丘地,復墾廢地,小田變大田,廢地變良田。

  新華社記者近日來到揚州儀徵市陳集鎮劉雲村,巧遇來自安徽省天長市的種田大戶薛鈺,這幾天他和技術員們忙得不亦樂乎,不僅要給2000畝麥田排水、施肥和鋤草,還要培育水稻秧板田,為夏種機插秧做準備。

  “看著田裏一片綠油油的小麥,雖然忙,但心裏踏實,我考察了很多地方才找到這塊連成片的良田,一簽就是十三年,不少同行很羨慕我眼光獨到。”薛鈺笑著説。

  據儀徵市國土資源局副局長陸順輝介紹,劉雲村成片農田屬於江蘇省國土廳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治項目,自2014年立項以來,項目投資近6000萬元,包括土地平整、灌溉排水、田間道路及農田防護四大工程。

  在荷花組村民卜九田看來,這幾年村裏發生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以前該區域地形複雜,崗塝坡交織在一起,路難行、田難種、旱不能灌、澇不能排。

  “平整前每家每戶種的田塊大小不一,高低不平,機械根本難以作業。自己種又耽誤工夫,不少地只能狠心拋荒。”卜九田説。

  整治後為規模化種植打下了基礎。在國土部門指導下,薛鈺定期培有機肥育地力,還建成了烘乾房,收穫季可為周邊小農場主烘乾小麥2000萬斤,解決經營上最大後顧之憂。

  “村民願意種地,可以當小農場主;不願種地,每年可獲逐年增加的土地流轉費。”劉雲村黨支部書記李學江説。

  除了丘地,廢地復墾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在月塘鎮魏井村,原本最高落差達40米工礦廢地,已經被平整,阡陌縱橫的大地上,留著大型機械平整留下的輪印,省級重大項目建設佔用的20.48萬立方米優質耕地耕作層被覆土在這裡。

  原本佔地1090畝採石宕口叢生、地力破壞嚴重的廢地,已成“田成方、林成行、路相通、渠相連”的優質耕地,畝産糧食可達950公斤。

  “村民們稱天上掉下了餡餅。”魏井村黨支部書記曹志發説。

  按照分權不分田的模式規模化經營,這片土地還有一部分用來種茶,發展旅遊,實現一二三産融合發展,每年可為村民和村集體創造幾十萬元額外收入。

  目前,揚州在全市域設立162個耕地品質監測點,動態監測和分析土壤肥力、污染狀況,推動“優地優用、中地改良、差地調整”,五年來通過實施2000多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新增耕地近13萬畝,新增高標準農田220萬畝,農田內實現了路相通、渠相連、溝相接、旱能灌、澇能排。

  “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解決了耕地經營分散、生産方式落後、村莊佈局淩亂等問題,耕地品質平均提高了一個等級,集中連片,設施齊全的高標準農田成了‘搶手貨’,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社會、環境等綜合效益的提高。”揚州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周正權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