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構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新體制
2018-04-02 10:36:40  |  來源:新華日報  |  編輯:羅毅

  原標題:著眼“系統化” 聚力“新動能” 著力“優供給” 構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新體制

  編者按 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內蒙古、廣東、山東、重慶等代表團審議時,就推動高品質發展等問題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為走好新時代發展之路提供重要遵循。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強調,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的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牢牢把握奮鬥前進的方向,緊緊圍繞“走在前列”的目標要求,以更大力度解放思想,推動區域競爭力實現新的突破,堅決把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努力交出讓黨和人民滿意的答卷。《新華日報》4月2日起推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兩會重要講話精神·解放思想 走在前列”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構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通盤考慮、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找準切入點、瞄準突破口,江蘇因時因地精準施策,積極創造更加活躍、更加順暢的體制機制,推動高品質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表示,在高品質發展上,必須自我加壓、高點定位,“全省上下要有強烈的答卷意識,把推動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作為江蘇最鮮明的發展導向。”

  著眼“系統化”,構建新體制護航高品質

  “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要深化改革,政策體系要儘快完善。”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強調。

  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尹中卿解讀説,要做好頂層設計,出臺一攬子綜合性政策,才有利於推動和促進高品質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將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兩會提出的任務、目標、要求真正落實。

  那麼,如何構建新的體制機制,在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中實現“江蘇作為”?

  3月28日,江陰召開集成改革工作推進會。江陰市委與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等7個專項小組簽訂目標責任書。“工作機制要再完善。”無錫市委常委、江陰市委書記陳金虎説,要進一步實現對所有改革項目的制度化、程式化、規範化、精細化管理。2018年,江陰將從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單兵突進轉向七大領域改革的協同並進,通過深入實施全面深化改革“施工圖”,加快構建江陰全方位開放“新版圖”。

  江陰是一個縮影。將江蘇放入全國坐標係中,為全國發展探路,是江蘇人的自我要求。

  構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系統思維”,不啻為站在“關口”的江蘇提供了“行動指南”和具體思路。

  當前,全省上下正循著“系統化”思路精準佈局。“交通,是經濟的晴雨錶。我們將按照習總書記的講話要求,探索推進體制改革,著力激發交通運輸轉型發展的內生動力。”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廳長陸永泉表示,改革要“善於算大賬、算長遠賬”,勇於突破思維上的禁錮束縛。目前,交通系統正抓緊細化鐵路、機場管理體制改革方案,報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後實施落實,努力以車頭之力和飛翼之速,推動經濟奔向更高品質。

  聚力“新動能”,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要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産品集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使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能。”

  年初,南京“一號文件”發佈,聚焦“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建設,以一攬子創新之策,釋放出“南京要發展、必須抓創新”的強烈信號。南京市市長藍紹敏介紹,建設創新名城,最緊迫的是構建一個競爭力強的創新生態系統。要結合實際,在政策設計上強化創新“導向”,在創新平臺上培厚創新“土壤”,在創新環境上提高創新“濃度”,當好創新政策的制定者、創新平臺的搭建者、創新文化的倡導者。

  見微知著,著力完善促進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激發高品質發展的新動能成為全省共識。2018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普遍認為,江蘇推進創新型省份建設,需著力破解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和政策性問題,通過利益聯結機制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形成合力。在江蘇省科技廳廳長王秦看來,突破口在於強化政策創新,構建以政府、科研機構、高新技術企業為主的三方交互融合機制,推動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政策鏈相互支撐。

  “在資源配置上,政府側重於做規劃、定標準、建平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讓市場主體自主抉擇。”蘇州市市長李亞平介紹,該市建立工業企業資源集約利用大數據平臺,對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和實際用地3畝以上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實施綜合評價。“畝産論英雄”,正是加快機制創新步伐,引導資源優化配置的生動寫照。

  如何更好地優化資源配置?亨通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建議,進一步變革科技創新管理體制,改革對於國家扶持的科技創新項目資助政策,“待成果出來,科研經費撥付一部分,比例不能大;待成果轉化,形成産業化、市場化規模,再撥付一部分,這個比例要大,通過制度倒逼,使創新從重過程轉為重應用,改變創新主體缺少成果轉化動力問題。”

  江蘇省社科院副院長章壽榮建議,可通過完善知識産權保護制度,鼓勵成果轉化的期權股權激勵制度,建立創新激勵與容錯糾錯機制等方式,打好創新驅動的政策“組合拳”,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著力“優供給”,提高發展含金量含綠量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和完備的市場體系,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優化供給,需要著力構建優化營商環境的體制機制。“在優化服務上見實招,讓最優服務成為常州永不褪色的金字招牌。”常州市市長丁純表示,常州將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優化政府機構設置和職能配置,形成職責明確、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體系;加快推進“五個國際化”,構建高品質開放新格局;進一步優化産業空間資源配置,通過有效制度供給來激發市場活力。

  為高品質發展的列車“減負”,騰出空間裝載優質資源成為更高要求。“去産能是破除無效供給的重要舉措。”江蘇省經信委主任謝志成介紹,對標“高品質”,江蘇省2018年將嚴格常態化執法和強制性標準實施,確保鋼鐵、煤炭、水泥等重點行業淘汰類産能應退盡退,年內再關停656家落後低端化工企業。

  一手提供強供給,一手改革指標體系。春節後上班第一天,江蘇召開縣委書記工作講壇。會上,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要求各地各部門強化考核導向、政策支持、標準引領、人才支撐、環境營造。

  多位地方“一把手”直言,調整現有的指標體系,要增加能反映經濟發展品質的、能貫徹新經濟發展理念的、能有利於體現新經濟新特點的指標。這些指標就是一個個“指揮棒”,只有提出新要求,執行者才更好落實,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更多放在推動高品質發展上。

  既要“含金量”又要“含綠量”,成為眾望所歸的普遍訴求。

  “要構建以綠色發展為導向的機制和評價體系。”3月23日,常州市委常委、常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周斌在全區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推進會上指出,打造高品質發展的高新區樣板,既需要全新的發展理念,也需要科學的措施辦法,更需要有力的組織推進。要通過優化制度建設,賦權和擴編到區、鎮級環保機構;完善督查考核,增加在幹部評價考核中的生態權重,讓“陽光美麗”成為高新區在産業集聚之外的另一張響亮名片。

  勇於作為,一系列更加符合高品質發展的、符合江蘇實際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正在加緊制定。

  一個努力在構建推動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上走在前列的江蘇,正攻堅克難,快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