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一項核心技術落地,就能蓬勃發展成一個産業集群 5個研發機構“裂變”出153家企業
僅僅3年前,用石墨烯列印射頻天線取代銅鋁材料,還是一則外媒報道的、遠在英國曼徹斯特的科技新聞。
但現在,它已經落戶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製造出産品,形成産業化,並拿下數百萬元的訂單。
“技術團隊以研究院形式落戶,形成平臺公司轉移轉化,再孵化引進産業鏈項目公司,同時以産業基金支撐撬動”的四位一體合作模式,成為南京開發區推進新型研發機構的特色。
新型研發機構落戶,産品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薄薄的一片射頻天線,卻是無線標簽、無線感測器的核心。在物聯網時代,這些標簽是識別個體的身份證,從服裝到汽車行業,幾乎無處不在。
在南京開發區新港高新園石墨烯研究院,二維的石墨烯正悄悄攪動著三維世界的科技之海。研究人員用石墨烯墨水列印替代銅鋁等金屬材料製備射頻天線,不僅導電性能更好、可以隨意折彎,更重要的是,免去了生産過程中的大量污染。
“不僅是射頻天線,石墨烯技術還可以廣泛應用於電子工業的基礎——電路板的製造,在LED、光電顯示屏等中高端産業中也有機會大展拳腳,它將帶來一場技術革命。”南京鼎騰石墨烯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賴中平説,積體電路離不開電路板,這是個年産值達2000億元的産業,但目前使用的還是60年前的技術,投資大、高耗能、極度不環保,而用石墨烯替代傳統材料,不僅節省成本,更重要的是真正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到實處。
2010年,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因“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2017年,由他們領銜的石墨烯研究院作為新型研發機構,簽約落戶南京開發區新港高新園,石墨烯材料製成的新型電子産品開始從這裡走向市場。
石墨烯射頻天線剛剛從實驗室進入小批量生産,研究院孵化的項目公司就在園區的牽線搭橋下拿到了第一筆訂單——為附近一家圖書公司提供圖書智慧標簽。短短幾個月後,第二筆訂單接踵而至,這一次他們要為這家公司提供物流監控系統的整套標簽和感測器,合同額也翻了二三十倍。
産業上成功的一小步,極大增強了研發人員的信心。該公司研發部副總經理張國興告訴南京日報記者,研究院目前已建成了石墨烯電子信息材料、高分子複合材料、新能源組件及烯合金等4個實驗室。2018年起,研究院將多管齊下,同步推進包括石墨烯射頻天線、石墨烯電路板、石墨烯顯示屏在內的多個項目的研發創新和産業化。諾貝爾獎獲得者康斯坦丁將每年來南京居住3個月,進行技術指導。
“裂變”還不僅於此。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石墨烯研究院未來將依託曼徹斯特大學諾獎團隊,在新港高新園轉移轉化、引進孵化多家項目公司,打造全世界首屈一指的石墨烯産業園,在南京“兩落地一融合”浪潮中,形成引領和示範。
一項核心技術轉化,蓬勃成新興産業集群
像這樣從一項關鍵核心技術落地轉化,蓬勃發展形成一個新興産業集群的故事,在新港高新園並不罕見。南京開發區是南京市最早探索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運營的園區之一,興建了200萬平方米的科創載體,按照“一機構、一平臺”的思路,設立獨立研發大樓,規劃建設人才公寓、商業服務等配套設施和小試基地、中試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科技企業加速器等企業承載空間,形成了“一對一、點對點、小而特”的空間佈局,為新型研發機構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南京新港高新園管理辦公室主任萬舜告訴南京日報記者,截至目前,高新園與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上海光機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新型研發機構,積極對接技術服務資源,引進了諾獎得主、中科院院士等一批頂尖技術帶頭人,新型研發機構建設運營成效走在南京市前列。
在南京棲霞區政務服務中心,有個“明星服務員”小棲,可以與人進行語音交流、識別人臉,引導前來辦事的市民到合適的服務窗口,還可以通過輕觸“肚子”上的螢幕,了解更多政務服務事項。小棲是南京南郵信息産業技術研究院研發的南京市首款“政務服務機器人”,2018年初正式上崗。該研究院由南郵和南京開發區合作共建。目前,研究院已孵化出40多家企業。
“裂變”效果同樣驚人的還有開發區與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共建的南京先進鐳射技術研究院。通過“開放辦院、合作共贏”,這一新型研發機構吸引了大批創新創業人才、企業和産業資本集聚,孵化企業已達40多家。
據了解,僅南京開發區新港高新園較早成立的5家新型研發機構,目前就已逐步細分建立了22個研發中心,專攻鐳射製造、人工智能等新興方向,總共孵化出新興企業達153家。到2017年底,這些企業的産值已達8億元。
2018年初,高新園又引進設立8家新型研發機構,由研發團隊佔大股,激發技術人員的創新活力。當前,園區正加快推進新簽約機構落地,力爭儘快實現首批企業孵化。
構建系統生態環境,促進更多科技之花開出碩果
“科技創新創業是非常龐大的系統工程,在工作中,我們更加注重構建有利於産業發展的系統性生態環境。”萬舜説,以南京開發區全力打造的人工智能産業為例,新港高新園構建了“231”發展戰略,即以建設“國家人工智能産業基地”“國家人工智能眾創基地”兩個基地為目標,加快引進人工智能研發機構、龍頭企業、領軍人才3類主體,形成一個有利於人工智能産業發展的創業創新生態體系。為此,開發區今年正加緊實施幾大工程,包括制定産業發展規劃、徵集專題研究報告、建設“人工智能産業展示交流中心”、舉辦人工智能國際大賽、推廣優質示範項目、組織舉辦人工智能峰會等。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在新型研發機構建設中,南京開發區高度重視基金的支撐撬動作用,組建了新港創投等4支運作總量達25億元的政府引導基金及中科紅塔鐳射等多支專項基金,利用開發區的政策優勢、平臺的技術優勢和社會資本的資金優勢,為企業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務。
“建設新型研發機構是推動科創資源釋放‘裂變’效應的具體舉措,南京開發區將更大力度引進建設運營好新型研發機構,力爭在2020年落戶新型研發機構達40家,其中歐美、日韓等境外新型研發機構不少於4家,建設高端科技公共服務平臺20家,吸引更多科技企業在園區落戶,促進更多科技成果在園區轉化。”南京開發區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