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浮船式水站實時監測太湖水質 望在國內應用
2018-04-10 18:11:40  |  來源:中國江蘇網  |  編輯:羅毅

  4月9日,為期一個月的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及運維項目測試結束,6家涉及浮船式自動監測系統的儀器生産商、集成商、運維商離開太湖無錫水域,等待與第三方實驗室的手工監測比對結果。4月底,總價值達16.85億元的我國環境監測史上最大項目—2050個國家地表水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及運行維護項目將正式開標,其中在太湖無錫水域進行系統測試的浮船式水站,是國內首次大範圍應用的水質自動監測系統。

  四月的太湖,碧波盪漾。環境監測船離開碼頭,直奔太湖湖心區域,6艘形態各異的浮船式水站躍入眼簾。環境監測船在距離測試區還有5米左右時,警報聲響起:“實驗區域,嚴禁駛入。”等候到上午10時,兩名胸前佩戴證件卻不具名的採樣員靠近實驗區域,熟練地拿出採樣儀器,從湖中打撈水樣入桶,同時向後臺上傳實時的風速、水溫等基本參數。“採樣員不參與水質最終的分析測試。”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江蘇網記者,自2017年10月開始,地表水質監測全面推行採測分離模式,將水質採樣和分析測試分別交由第三方機構承擔,改變過去屬地監測的基本模式,本次系統測試也沿用了這一新模式,以確保比對結果的公平、公開、公正。

  湖體水質監測與普通河道不同,沿岸固定式水站的數據並不能準確反映整個湖體水質的真實狀況,遠離陸地的湖心水質更具有代表性。目前,太湖無錫水域廣泛應用的浮標式水站,監測指標較少,沒有登陸平臺,運維人員很難在線操作。中國環境監測總站工作人員介紹説,此次參與競標的浮船式水站,不僅需要監測包括水溫、pH、溶解氧、電導率、濁度、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氮和總磷以及流域特徵污染物等地表水質主要指標,還有可移動可固定的操作平臺,“如果此次招標順利,浮船式水站將首次在國內大範圍應用。”

  “浮船式水站系統測試在無錫進行,對太湖水質監測工作是一個重大利好。”無錫市環境監測中心站工作人員表示,無錫從20多年前起就承擔了全太湖水質監測任務,掌握著第一手的太湖水質現狀以及變化趨勢的資料。“只有更精準的監測數據才能支撐更科學的治太技術研發。”該工作人員稱,測試期間,總站通過現場抽查、視頻監控、平臺查驗等方法對參加測試的浮船進行監控,可以説,從儀器性能、系統集成水準到運行維護能力,這些浮船式水站都已“吃透”太湖無錫水域的特性。在今後應用中,無錫將佔得先機,為太湖水污染治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