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江蘇頻道消息(朱遠明 通訊員 惠康拯 宋能 董中飛):“自從村裏搞特色産業項目扶貧以來,我們宋集村真的變化非常大,路也變寬敞了,還搞了綠化,河裏魚也多了,環境比過去好多了。我們村實施了‘稻+漁’混合種養項目,田地整合在一起種,收售糧食也變得非常方便,各家生活都比過去幸福多了。這得感謝政府扶貧部門給我們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江蘇省連雲港市灌南縣新安鎮宋集村村民宋加和開心地表示。
江蘇省灌南縣在實施精準扶貧工作中,確立了“項目跟著市場走、能人跟著項目走、農戶跟著能人走、資金跟著農戶走”的精準幫扶思路,先後在2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實施了穀物種植、水産養殖、屋頂光伏、農機合作社等一批産業幫扶項目,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漫灌”到“滴灌”“階段性”到“可持續”的轉變。去年灌南縣投入1.1億元實施了産業類、公共服務類、民生工程類、基礎設施類等4大類15分項共59個到村幫扶項目,使1.5萬名低收入人口實現徹底脫貧。
瀕臨黃海的江蘇省灌南縣,是省定12個脫貧攻堅重點縣之一。近年來,灌南縣在精準扶貧工作中,不斷強化“精準可持續”理念,形成了産業項目扶貧工作模式,從精準確定幫扶對象,精準開展掛鉤幫扶,精準落實到戶項目,精準幫扶薄弱村發展,精準加強扶貧領域監管入手,走出了一條符合當地實際的産業化扶貧工作之路,相繼實施了小圈電商、高湖育秧、港嘴養羊、宋集魚蝦、何莊烘乾、尹蕩帽廠等一批特色扶貧産業項目,實現了産業項目促進可持續精準扶貧的快速推進。
灌南發展特色扶貧産業堅持與發展現代農業機械化相結合,他們抓住農業生産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建設的有利契機,利用省扶持經濟薄弱村發展試點資金,在2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中建了9個糧食烘乾中心、9個農機合作社,實現當年建設、當年收益,帶動農民增收致富。該縣還充分利用銀行貸款扶貧政策推廣到戶光伏項目建設,目前,全縣已有1200多戶已經並網發電,每戶每年增加了3000元左右的經濟效益,努力達到精準扶貧可持續、規範化、長效性的發展目標。
灌南縣在省定經濟薄弱村中實現與發展新興産業相結合,新安鎮小圈村電商産業園能人通過大戶的引領,運用“互聯網+”的模式,形成了“前邊是店、後邊是廠”“點線面結合、一二三産融合發展”的模式,實現建檔立卡低收入戶收入突破6000元,村集體經濟突破60萬,幫扶項目直接帶動當地農戶就業突破600人,小圈電商産業園銷售額突破6000萬元。
灌南縣還利用後方單位江蘇省海外企業集團服裝出口優勢,在北陳集鎮興建了尹蕩村出口生産基地,目前一期實施了“訂單式”帽業加工廠項目,去年交稅100多萬元,解決當地100多閒置勞動力就業。此外,該縣還通過屋頂光伏項目、流轉土地、聯合種養“稻+漁”或“藕+漁”混養等項目,努力實現低收入人口的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