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長江大橋文物修繕“由內而外”恢復原貌
南京日報  2018-04-23 14:37:27

  原標題:長江大橋文物修繕“由內而外”恢復原貌 橋頭堡群雕 “粉粧”本色亮相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res03_attpic_brief

南京長江大橋橋頭堡工農兵雕塑粉刷一新。 徐琦 攝

  4月11日,南京長江大橋新橋面合龍,標誌著正橋主體施工基本完成。接下來,文物修繕成為大橋維修改造重點。近日,南京日報記者走上大橋,聽專家講解文物修繕的背後故事。現場最震驚的發現莫過於,人們印象中灰白色的橋頭堡群雕,本色竟然是“粉嘟嘟”的肉粉色。

  外立面:30種小樣反復比對,恢復原有觀感 

  “2016年,長江大橋橋頭堡成為首批20世紀中國建築遺産;2018年,長江大橋被列入全國首批工業遺産保護名錄,長江大橋的維修過程也是一個文物修繕的過程。”南京長江大橋文物保護工程設計負責人,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淳慶説。 

  大、小橋頭堡及兩堡之前橋墩的外立面,是此次修繕重點。要想修舊如故,還原外立面的水刷石工藝是關鍵:大橋的下方有兩堆石子,淳慶説,這些石子的顏色和大小都經過精心挑選。石子由淺到深分為4種顏色,加上鐵黃粉和水泥,再進行調配,“每種原料多了或少了,都會影響外立面觀感”。他們做了30個不同的小樣,一次次比對、反復實驗,才確定最終方案。記者看到,橋墩處已經刷好的外立面基本還原了原有的外立面觀感。

  工農兵群雕:層層剝殼,還原“粉粧”本色

  10米多高的工農兵群雕和三面紅旗,為南京長江大橋打上了鮮明的時代烙印。走上大橋,透過圍擋,南京日報記者看到,群雕的外立面竟然是肉粉色,和印象中的灰白色完全不同。 

  淳慶解釋説,大家看到的灰白色,實際上是多年風化後的顏色。這組群雕內部為空腔鋼筋混凝土結構,表面採用斬假石面層,最外面還有一層顏料。為了讓它“由內而外”恢復原貌,文物保護工程設計組查閱了當年的設計圖紙、施工圖片,走訪多位當年設計者、建設者,最終讓群雕逐漸恢復了“本色”。     

  “我們在現場選取雕像一塊隱蔽的地方鑿開,勘察由外到裏不同層的構造、顏色,推斷出現在的粉紅色。”淳慶説。目前南京日報記者看到的粉色是群雕的底色,接下來還將再刷一層同色的面層塗料。 

  三面紅旗的主色調毫無疑問是紅色,但旗尖的顏色,經考證也不是現在的銀灰色,而是金粉色,此次修繕中也將復原。

  鋼梁鉚釘:更換6000多顆,找回失傳工藝

  南京長江大橋上的每一個部件都非常講究。全長6772米的大橋,光是欄杆就有3種。目前,經過編號拆解過的正橋鑄鐵欄杆,已基本完成除銹、維修、油漆工作,逐漸原位復原。

  大橋上小到一顆釘子、大到公路鐵路承重的數據,都是我國技術人員自主生産和設計的,在中國橋梁史上意義重大。橋面下方的鋼桁梁處還保留著大橋原有的鉚釘。市公建中心現場指揮部工程部部長陶峰介紹,大橋當年的鋼構件都通過鉚釘連接,全橋共使用幾十萬顆半圓球狀鉚釘,其中6000多顆在此次修繕中需要更換。不過,這種鉚釘的製作和安裝工藝都失傳已久,經過大橋局反復研究,終於恢復了工藝流程。

  雙曲拱橋:加固主拱肋,特殊技術最小干預 

  南京長江大橋主橋為鋼桁梁橋,而引橋、回龍橋則大量採用雙曲拱橋,這個結構極具時代特色。雙曲拱橋在當時是首次在國內特大型橋梁中應用,由於長期“過勞服役”,出現了承載力不足、開裂、剝落等病害,基於文物保護的原則,此次採用自密實混凝土的結構加固方式來進行主拱肋的加固,最大優點就是對文物本體干預最小。 

  按照計劃,大橋維修改造工程將於4月底完成引橋欄杆的安裝;5月底完成正橋欄杆和浮雕的安裝;8月完成鐵路防護棚架的拆除;10月完成機電、亮化系統安裝和橋頭堡修繕工程;11月完成瀝青橋面鋪裝,進行亮化調試工作。到年底恢復通車時,一座“原汁原味”的大橋將展現在大家面前。 

編輯: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