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營養均衡”的現代讀書人
南京日報  2018-04-23 14:38:01

  世界讀書日到來前夕,我國全民閱讀活動倡導者和推動者、首屆書香江蘇形象大使聶震寧,應邀來南京分享他的讀書心得:忙時讀屏當“零食”,閒時讀書是“正餐”。碎片化閱讀只能當零食,只吃零食不吃主食就會缺乏營養。

  聶先生的“讀書觀”並不高深,卻很在理。尤其是在讀屏的風頭儼然蓋過讀書的今天,如何認識讀書和讀屏的關係,將二者協調好、利用好,幾乎成為每一個讀書人的必答題。聶先生從營養均衡的角度,將讀屏和讀書分別比喻成“零食”和“正餐”,這對於人們分清主次、兼顧平衡無疑有著相當重要的啟發意義。

  讀屏是技術進步的産物。與傳統讀書相比,讀屏有許多優點,比如更為便捷、豐富和便宜。問題在於,一個人如果讀屏太多,勢必要擠佔讀書的時間,難免會産生一些潛在的“後遺症”,比如書寫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和深度理解能力的下降,等等。尤其是對於青少年來説,這種後果就體現得更為明顯。

  不久前,某單位招聘新員工,報名者達到數百人,絕大部分是應屆本科畢業生和研究生。我參與了筆試作文的閱卷,最深的印像是“三個太少”:字寫得像樣、卷面整潔的太少,沒有錯字、病句、常識性訛誤的太少,能把話説清楚、道理講明白的太少。舉個簡單例子,有十多個考生都用到了“分一杯羹”,但只有一人寫對。其他人要麼空著,要麼寫成了“分一杯羨”,要麼改成了“分一杯粥”甚至“分一杯糖水”,讓人不禁啞然失笑。

  在今天,要求一個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少寫一點錯字、病句,用比較簡潔的語言把自己的觀點、想法清楚地表達出來,算是過分要求嗎?在我看來,這只是底線的要求,還遠沒有上升到書法優美、辭章燦然、雄辯滔滔的較高層面。古人説,“腹有詩書氣自華”,一個疏于讀書、懶於思考的人,一開口、一下筆就難免露怯,更不用談什麼“氣質”了。

  把讀書變成節日,引來社會重視、政府推動,一方面因為它確實很重要,一方面也是因為它很容易被忽略、被擠佔,産生“營養不良”的普遍後果。“營養不良”不僅體現在讀書與讀屏之間出現失衡,也體現在讀書目的固化、品類失衡。一個特別常見的現象是功利化閱讀,也就是抱著特別明確的目的、期待去讀書,追求讀書“有用”。誠然,讀書本來就有接受知識、提升能力的功能,但過於追求這種實際效用,把讀書當成通向“成功”、達成“目標”的工具,必然會局限它在精神層面的更高價值和意義—閱讀,讓生命更美好。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越是社會快速發展、技術飛躍進步,人們越是需要慢下來、靜下來,不斷為自己引入“源頭活水”,讓身心更好地融入時代。一個“營養均衡”的現代讀書人,既要處理好“零食”和“正餐”的關係,也要保持良好的讀書心態,處理好“有用”和“無用”的關係,相容並蓄。不少時候,“無用”就是“有用”,甚至是“無用之大用”。正如何兆武先生在《上學記》一書中説過的那段有名的話:“讀書不一定非要有個目的,而且最好是不要有任何目的,讀書本身就是目的。”  

編輯: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