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選擇公共交通 倡導“綠色出行”
南京日報  2018-04-27 14:35:05

  原標題:市民專家熱議如何破解“停車難” 選擇公共交通,倡導“綠色出行”

  資源有限,需求無限。不少專家和市民認為,應立足長遠,逐步轉變市民出行觀念和習慣,引導和鼓勵市民採用公共交通、共享單車、步行等方式“綠色出行”,減少私人汽車出行造成的交通擁堵和汽車尾氣污染,從根本上緩解“停車難”問題。 

  “不論是平時上班,還是雙休日去公園玩,我都是坐地鐵,再蹬個共享單車,又快又方便!”市民孫熙嬌説,儘管自己幾年前就買了車,但只有節假日帶父母去郊外遊玩才偶爾開一下。“選用公共交通出行,不僅沒有堵車煩惱,還鍛鍊了身體。綠色出行,可謂利己利人。” 

  她説,自己是名旅遊達人,去過很多國家。比如日本,地鐵和輕軌都非常發達,居民大多喜歡搭乘軌道交通出行,即使是在大城市,交通高峰期也很少出現擁堵。“東京市中心停車費有的一小時高達八九十元人民幣,很多人都不開車。” 

  中國城市交通規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濤認為,放開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停車設施收費,符合國際潮流和停車供給市場化的基本方向。他説,在歐美、日本、澳洲等發達國家地區,路外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和經營大多是完全市場化的,主要由社會資本承擔而不是政府來承擔。 

  “放開路外停車收費價格,平衡停車建設與經營成本,讓企業合理獲利,才能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進入停車市場,既可以有效緩解停車難這個老大難問題,也可以更好引導市民轉變出行觀念,多用綠色出行。”他説,“目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停車設施收費,大多參照政府指導價,沒有完全放開。有些停車場老闆在面對人工、房租等成本上漲的同時,卻不能漲價,無利可圖甚至虧本運營,導致投資積極性不高。如果放開收費,勢必大為提振這些老闆們的積極性。” 

  針對放開收費後,停車價格可能上漲的局面,楊濤表示,停車供給與服務並非基本公共服務,不應該由政府動用公共財政來建設和服務。採用市場化的辦法來解決停車場建設與經營,誰投資誰定價,可以讓停車場發揮價格杠桿作用,運用收費調節車輛停放與停車泊位供求關係,緩解交通擁堵和泊車難問題。 

  同時,這也有利於轉變市民出行觀念,讓綠色低碳出行方式成為就近外出的首選。“價格上漲後,如果車主承受得起,那就開車。如果承受不起,可能就會轉變出行方式,改坐地鐵、騎共享單車或是步行了。”他説,在一些發達國家,軌道交通站點周邊的停車位會遞減,以促使大家選擇公共出行方式。 

  楊濤認為,放開只能是針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路外停車場。對於路內的停車價格,不但不能放開,還要進一步加大差異化價格調控力度和監管力度,“畢竟道路設施是用於人車通行的公共空間,特別是在核心區的道路,資源十分稀缺緊張,只能用來臨時或應急停靠,不建議長時間停車。” 

  東南大學交通法治與發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顧大松也指出,停車場建設花費巨大,應該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的作用,建停車場的主力也應該是社會資本,而非政府。“引導社會資本建設停車場,政府要給與企業一定的定價自主權,這也有利於讓投資停車場發展成一個産業。” 

  他還建議,要讓路外公共停車場真正發揮作用。“道路屬於公共資源,路邊空間要更多地讓給行人、共享單車,這才符合綠色出行的理念”。 

編輯: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