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法院依法服務保障南京創新名城建設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2018-04-27 10:04:40

  國際在線江蘇頻道報道(楊心怡):4月26日,在第18個“4.26世界知識産權日”到來之際,南京知識産權法庭庭長姚兵兵將2017年以來南京法院依法服務保障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的相關情況進行通報。

  知識産權制度是現代社會創新原動力的基本保障,而司法是保護知識産權最有效、最根本、最權威的手段。近年來,南京兩級法院認真貫徹國家創新發展戰略,緊緊圍繞南京市委、市政府把“南京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名城”的決策部署,以最高法院設立“南京知識産權法庭”為契機,牢固樹立“保護知識産權就是保護創新”理念,充分發揮知識産權司法保護主導作用,全面深化知識産權審判改革,依法公正高效審理各類知識産權案件,嚴厲打擊各種知識産權侵權和犯罪行為,全面激勵和保護創新、促進科技進步,為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提供最嚴格司法保護。2017年以來,南京全市法院審理專利、商標、著作權等各類知識産權案件4204件,包括民事案件4079 件,刑事案件119件,行政案件6件。其中,2017年審理3166件,同比上升5.3%,包括民事案件3072件,刑事案件89件,行政案件5件,同比分別上升13.4%、81.6%和66.7%,2018年1月-3月,審理1038件,同比上升32.2%,其中1件案件入選“2017年全國十大知識産權案件”、3件案件入選“2017年全國50件典型知識産權案例”。據了解,南京法院依法服務保障南京創新名城建設措施有“四個全面”的特點。

  一是全面加強技術領域知識産權保護推動科技創新。2017年,南京全市法院審理涉技術類糾紛案件790件,同比上升185.4%;2018年1月-3月,審理涉技術類糾紛案件127件,同比上升84.1%。依法審結偉思公司專利權權屬糾紛案,明確體現了司法保護企業創新,引導創新主體誠信創業、公平競爭的導向,入選“2017年全國50件典型知識産權案例”。為切實解決技術類案件“認定難”的問題,南京中院在全國法院率先面向社會招錄5名機械、醫藥、通信、計算機等專業領域的專職技術調查官,依託其專業技術優勢,提高技術類案件的審判品質和效率。

  二是全面提升知識産權案件審判效率縮減訴訟週期。南京中院著力加快審判節奏,提高辦案效率,知識産權案件平均審理週期為72天,其中85%以上的一審案件在4個月內審結,90%以上的二審案件在2個月內審結,特別是針對專利無效宣告程式被惡意利用拖延訴訟的情況,在審判中切實加強對涉案專利穩定性的判斷,嚴格控制中止案件數量,有效保證了案件審判效率。

  三是全面加大知識産權民事賠償力度提增侵權成本。南京法院在審判中積極引導和鼓勵當事人就損失或者侵權獲利舉證,對創造性高、市場份額大的權利,在證據支持的範圍內從高判賠。如南京中院審理的蘇中天線專利權糾紛案中,被告在已被判決停止侵權的情況下仍持續實施原告專利,法院基於重復侵權全額支持了原告100萬元的訴訟請求。

  四是全面推行知識産權訴訟保全保障權利人合法權益。南京法院探索建立“法官+技術調查官+法官助理+法警”的專業化保全模式,積極運用訴前禁令、證據、財産、行為等各類保全措施,全面加大訴訟保全力度,降低了權利人維權成本,保障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2017年以來,南京知識産權法庭採取各類保全措施131件次,行程超過5萬公里。

  4月4日,南京市委辦、市政府辦要求在南京全市範圍內推進落實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的《關於加強知識産權審判領域改革創新服務保障具有全球影響力創新名城建設的若干措施》(文號)(以下簡稱《26條措施》)的實施。《26條措施》包括六個部分、26項條文,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一是以保護領軍企業助力創新發展;二是以實行懲罰性賠償加大保護力度;三是以減輕舉證負擔增強維權信心;四是以審判提速增效及時保障權益;五是以創新工作機制優化司法保護效能。

  《26條措施》提出,要進一步創新集中管轄機制,實現審理專門化、管轄集中化、程式集約化和人員專業化;進一步創新“綠色通道機制”,對涉創新名城 “十項工程”建設的案件,開設專項審理綠色通道,組建專家法官團隊,實行快立、快審、快執;進一步創新“智慧審判機制”,打造智慧立案平臺、在線審判平臺、風險預警平臺、前沿資訊平臺四個信息化平臺,依託現代網絡體系,實現無障礙立案,高效審理、快速維權;進一步創新普法宣傳機制,全面落實司法公開,強化以案釋法、以案普法,提高公眾知識産權意識,推動全社會形成鼓勵、支持創新發展的濃厚氛圍與良好法治環境。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