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前夕,經過20多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從莫桑比克轉香港再轉南京,水稻栽培專家、南京農業大學教授李剛華終於輾轉回到家中。
“不虛此行。”當天,他在朋友圈寫道。
應莫桑比克萬寶農業項目邀請,李剛華此次前往進行一週的調研和水稻種植技術援助。此前,他還在肯尼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等非洲國家進行過技術指導。
李剛華説,莫桑比克有著得天獨厚的農業種植條件,土壤肥沃,土地有機質含量很高,是真正的“黑土地”,且耕地大多位於平原地帶,溫度和光照條件優越,水源充足,國內常見的病蟲害在這裡也不用擔心,此外,勞動力成本只有國內的五分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個農業發展條件優越的國家,卻需要從外國進口糧食,約3600萬公頃可耕種面積,只有十分之一種上了水稻。落後的傳統農耕技術讓這個南部非洲國家長期被“糧荒”困擾,種地農民吃不起大米,水稻賣了換取土豆、玉米做主食。
“當地人一直採用的是原始的漫天撒種播種方式,也不會進行田間管理,水稻畝産只有四五百斤。去年萬寶公司在當地種植中國的優質秈稻品種,並教當地人科學水肥管理方法,今年就實現畝産翻番,隨著機械化推進和新技術推廣,以後産量還會增。”李剛華信心滿滿。
莫桑比克萬寶農業項目是我國在非洲最大的糧食類投資項目,同時承擔為莫桑比克試驗、示範和推廣農業技術,培訓農技人才,幫助當地實現農業現代化等功能。
李剛華所在的南京農業大學水稻團隊,2011年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此次非洲之行,李剛華希望展示並傳播中國先進的農業技術、農業發展理念,同時培訓當地農技人員,發展現代農業。在萬寶莫桑比克項目區,種子都是從國內運過去的,農業機械也全靠從國內支援。
此次莫桑比克之行,雖然只有短短幾天,李剛華形成不少援建方案和建議。
李剛華舉例説,項目田塊都在20畝左右,初看起來還比較平整,但實際上有一定坡度,這給水肥管理帶來困難,他建議用鐳射平地機慢慢平整土地;
非洲沒有一年四季之説,只有雨季和旱季,可以逐步試用水旱輪作,種植豆科作物等,既可以保持土壤肥力,又能夠增産增效;
從品種選擇來説,可以引進國內好品種,在經過一年的小面積試驗後,根據效果綜合考量,確定是否擴大種植,逐步形成新品種的種植主體;
還要總結近年來在當地水稻種植的經驗教訓,確定出最適用的技術和方案,促進大面積均衡高産,並針對當地百姓組織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