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後生可“慰” 需要更多“執燈人”
南京日報  2018-05-07 16:48:22

  王澤山院士近日被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授予江蘇“時代楷模”稱號。報道稱:南京理工大學教授王澤山解決了國家火炸藥領域三大難題,三次獲國家科技一等獎,成國內科技界“三冠王”。王澤山常説:“只要能給別人光明,我願做那執燈的人。”1960年從教以來,他共培養了百餘名碩士、90多位博士,有10多人獲得國家科技獎一等獎。能成“三冠王”令人敬佩,甘做“執燈人”令人感動。

  在央視《開講啦》節目中,年逾80歲的清華大學環境學教授錢易説:“有個成語叫‘後生可畏’,我希望把‘畏’改成‘慰’。看到年輕人成長成才,我覺得欣慰不已。看到學生們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一個一個超越了我,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因多年來自覺弘揚人梯精神,幫助年輕人“化繭成蝶”,錢易教授榮獲“2017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稱號。無疑,王澤山院士也是以後生可“慰”為樂。

  1925年,華羅庚初中畢業後在金壇老家幫父親看雜貨舖。19歲時,一篇數學論文引起清華數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的注意,由此被聘請到清華做助理員。陳景潤默默無聞時對華羅庚名著《堆壘素數論》提出不同意見,華羅庚看後稱:“誰説沒有人才!”在華羅庚力薦下,陳景潤進了中科院數學所,最終因歌德巴赫猜想聞名世界。年輕人在向上攀登時,最需要托舉之力。“上升”面臨著種種難題和未知,有“執燈人”助力,“上升”就會順利許多,早些釋放創新爆發力。

  王澤山院士説:面對新時代科技強國的召喚,面對國家需要,自己要做些助力工作。顯而易見,這既是他創造世界一流火炸藥成果的動力,也是他甘做“執燈人”的動力。“執燈”是照亮別人,為他人出彩創造最佳機會和條件。以“功成必有我”精神擔當己任,以“功成不必在我”情懷和胸襟對待個人得失,把“我”融入“我們”中,才會以奉獻精神助推後生可“慰”。

  做“執燈人”也會遭遇知易行難。於是,有了“大樹下面不長草”,學界“大樹”把陽光都吸收了,“小草”沒了生氣;有了“水落石出”,老師變老闆,師生攻堅科研淪為學徒為老闆打工;有了“以舊阻新”,害怕被“新”動搖顛覆,以情代智阻礙後來居上。這些都提醒我們,激勵“執燈”還需要制度來支撐。既要用足國內外同行評價機制,使青年才俊更容易“冒出來”,也要使所有“執燈人”都能得到尊重和褒獎。

  市領導有個追問:5年、10年、20年後,南京拿什麼參與國內外競爭?南京如果不高點定位、下決心打造創新名城,必將在創新大局中受擠壓、被邊緣化,淪為一座“平庸的城市”。回答好這個“未來競爭之問”,防止淪為“平庸的城市”,得從科技創新源頭髮力,關鍵在於更多青年才俊能挑起大梁。“人必自助而後人助之”。奮鬥,應成為新時代年輕人生活方式。歷史高峰永無止境,一棒接著一棒跑,創新之樹才能常青。“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做好“執燈人”,于權威前輩責無旁貸。

  

編輯: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