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在潛移默化中潤澤學生心靈 以文化人,精神力量在傳承中發展
校園文化是學校獨特的精神標識。如何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形成具有自我“靈魂”的校園文化特色?江蘇省14所入選第一屆全國文明校園的學校,從傳統汲取營養,用歷史凝聚力量,以特色厚植精神,多彩紛呈。
傳統文化浸潤學生心靈
結束了女子學堂的課程,江蘇師範大學學生蔡茜在回寢室的路上,將手寫的家書塞進郵筒。“經過這一年的學習,我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中華傳統文化五千年來的傳承不易,也感受到家國不易、父母不易。”江蘇師範大學在校生來自32個民族,以各民族交流為紐帶,該校舉辦“漢式研究生畢業典禮”,創編“中華五禽操”,打造“雅潤女子學堂”等多個文化品牌,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文化育人體系逐步形成。
為了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校園,浸潤學生心靈,江蘇省大中小學校不斷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學習教育,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江蘇地域文化的課程內容,推動戲曲、音樂、書畫、非遺項目等進校園,讓學生充分感受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增強認同感、自豪感和歸屬感。
“我心中的道德模範是常州好人吳荷美,她沒有雙臂卻用堅強的意志力撐起一個家,她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去學習。”在常州局前街小學舉辦的道德講堂上,五年級學生魏子淇上臺分享她的心得體會。每週,局前街小學的道德講堂都會準時開講,以唱歌曲、學模範、誦經典、發善心、送吉祥等5個環節,通過“平民英雄”的“凡人善舉”來弘揚孝老愛親和敬業奉獻的道德品質。孩子們在生動的課堂上,學習身邊的好榜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孩子心中播下紅色種子
江蘇是一塊紅色的熱土。為了讓青少年對今天的幸福生活、對腳下這塊土地有歷史維度的認知,了解先輩不畏艱難困苦、矢志追求理想的奮鬥歷史,全省大中小學校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廣泛開展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弘揚紅色傳統、延續紅色基因。
周恩來故居、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黃花塘新四軍軍部紀念館、蘇皖邊區政府舊址紀念館……這些景觀訴説著淮安不朽的紅色歷史,也是淮陰中學學子必不可少的愛國主義教育課程。淮陰中學副校長萬伯宏曾帶領學生參觀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與他們一起回顧那場敵我力量異常懸殊的戰鬥,教誨同學們銘記歷史,從自身做起,鍛造品德,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發展貢獻力量。伴隨著講解員的生動解説,每個同學都深受感染。
連雲港解放路小學面向全體學生徵集招募課程,匯總遴選後,確定本學期七節“童言講堂”課程。第一期《永遠的長征》,童言講師是來自五(7)班的于銳皓同學,小講師以長征的內容為切入點,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等一個個驚心動魄的戰鬥故事,娓娓道來,把全場聽眾帶到那個烽火硝煙的年代。于銳皓説,長征是一部史詩,是信念不朽的象徵!他希望把長征精神傳遞給身邊的小夥伴們。
校園文化成學生精神家園
特色鮮明的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賴以生存發展的根基和血脈,也體現著學校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
已有115年建校歷史的泰州中學充分挖掘“明體達用”的教育理念,將文明創建和課程建設融為一體,走出一條傳承與創新的“體用課程”建設之路。泰州中學共登記註冊包括瑜伽、烘焙、無人機、跆拳道、女子防身術等在內的42個社團,每個社團都聘請專業指導教師,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選擇,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給校園文明注入青春活力。
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江蘇省大中小學校著力打造一批具有時代精神、彰顯文化軟實力且富有強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特色校園文化品牌,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潤澤心靈,昇華認知,照亮前行的路。
張家港市塘市小學七成學生是新市民子女,來自全國26個省、市、自治區,有14個民族。面對不同的文化背景、家庭背景和生活習慣的差異,學校深入開展“走進家鄉、我們的節日、南北文化大薈萃”等品牌活動,以“圓融”作為校園文化建設核心理念,引領孩子在文化融合、情感融合的溫馨氛圍中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