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G 開啟萬物互聯智慧時代
新華日報  2018-05-14 10:25:54

  原標題:眨眼間下部高清電影 讓機器人更敏捷聰明 5G,開啟萬物互聯智慧時代

(要聞 移動版)5G 開啟萬物互聯智慧時代

圖為會議現場展示5G技術。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萬程鵬 攝

  作為信息時代的高速公路,5G成為當下熱門話題,它將給生産生活和社會發展帶來的變化令人期待。5月11日下午,由省通信管理局、省發改委、省經信委聯合主辦的2018年世界電信與信息社會日紀念大會在南京舉行,以“5G技術助推人工智能發展”為主題,展示萬物互聯如何從夢想照進現實。

  下部高清電影一眨眼

  5G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的簡稱,其最直觀特點是“速度更快”,人們訪問網站的速度將比操作電腦還快……在中國電信5G展臺區,工作人員通過資料片展示在蘇州佈局建設的5G試驗點,包括11個基站以及21個小區,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5G“場景實驗室”。

  江蘇電信網絡發展部高級工程師魏雲良介紹,2017年11月,5G商用在這些小區開通,住戶上網速度達到2.19Gbps,4G網絡需幾分鐘下載的視頻,在5G環境下1至2秒即可完成,“試驗中發現,筆記本電腦硬碟的運行速度已跟不上5G網絡速度。”這意味著,步入5G高速時代,有些終端設備可能面臨更新換代。

  “通俗一點説,下載一部高清電影,基本上將只需‘一眨眼的工夫’。” 東南大學移動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副研究員王東明説,從2G到3G,數據傳輸能力顯著提升,峰值速率可達2Mbps至數十Mbps,支持視頻電話等移動多媒體業務;4G的傳輸能力又比3G提升一個數量級,峰值速率可達100Mbps至1Gbps。而5G將以一種全新網絡架構,提供峰值10Gbps以上的傳輸速率,用戶體驗速率可穩定在1至2Gbps。

  “萬物互聯”,製造更智慧

  5G所帶來的改變,當然不僅僅是“速度”。身臨其境的VR體驗、安全可靠的自動駕駛、智慧化機器人服務……萬物互聯時代,連接更多,數據量更大,對5G網絡的需求也更迫切。

  中國移動與南京郵電大學産學研合作的多功能綜合智慧5G安防機器人,備受參會人員關注。在地鐵、火車站、機場等場景,它可快速實現身份識別、智慧指路、定點巡邏等功能。“5G網絡就是連接機器人‘眼睛’和‘大腦’的‘神經’。”江蘇移動的解説人員介紹,網絡速度越快、時延越小,機器人的功能就越強大,越顯得敏捷聰明。

  5G這條信息高速公路網一旦“竣工”,將改變人們的生活生産方式。“典型體現在智慧製造和物聯網兩個方面。”魏雲良説,5G技術可實現網絡延時不超過2毫秒,這將極大提速工業自動化,助力智慧製造再上一個臺階;“萬物互聯”也將更進一步,技術上可實現1平方公里內100萬個終端聯接。

  世界銀行相關研究表明,寬頻人口普及率每提高10%,平均帶動國內生産總值增長約1.38%,在發展中國家可帶動更高。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5G推進組組長王志勤説:“信息隨心至,萬物互聯的新時代生活場景將因5G的到來而真正具象化,在物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體驗將向超高清、3D、身臨其境顯示等方向發展。”

  “綜合未來市場趨勢,性能和效率是5G面臨的主要技術挑戰。”王志勤舉例,高流量密度、更高速移動、接近零延時以及能源、成本方面控制等,都是目前5G實驗的主要課題。“我國與全球同步啟動5G研究,中國提出的‘5G之花’9個關鍵能力指標已被ITU(國際電信聯盟)接受8個。我國5G標準話語權正大幅提升,率先啟動的5G技術研發試驗將推動技術標準創新,支撐國際標準的制定。”

  2020年前啟動5G商用

  近日出臺的《省政府關於進一步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持續釋放內需潛力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省信息消費規模達到6000億元,年均增長15%以上。這一消費規模,該如何拉動?

  在未來兩年裏,江蘇城鎮和農村家庭寬頻將達千兆接入能力,4G網絡實現城鄉全覆蓋,5G網絡率先實現商用。省通信管理局副局長王鵬告訴《新華日報》記者,目前江蘇省三大運營商都在耕耘部署5G發展。“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在蘇州、中國聯通在南京,均已開展了5G外場測試。”

  江蘇移動相關負責人告訴《新華日報》記者,作為國家5G網絡試點承載單位之一,江蘇移動2018年將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加快5G發展的要求,在蘇州、南京、無錫等城市建設100個基站以上規模的5G試驗網,陸續開展5G網絡規劃、組網、優化等系列測試,“年內這些基站將建成並啟用測試,南京溧水、浦口已有5G外場測試”。上月底,江蘇聯通攜手華為開通了南京首個5G實驗站。

  我國已于2013年成立5G推進組,率先提出5G概念、技術路線等。“隨著技術的不斷演進和5G應用的到來,遠程醫療、無人駕駛、異地同臺演奏等都將變為現實,各行各業將因此迎來深刻變革。”王志勤告訴《新華日報》記者,我國將於2020年或在這之前啟動5G商用,規模化應用得等到2022年。

編輯: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