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今年是“拉尼娜”影響年,我市未雨綢繆 32處易積淹水點掛牌整改
5月23日,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南京分局在江寧區秦淮新河沿線開展2018水文應急監測演練,水文監測遙控船、無人機視頻流場監測等各種高科技手段助陣。崔曉 攝
高架橋下、地下通道、低窪路段,這些都是汛期易發生積淹水的地方。主汛期就要來了,怎樣保證積淹水點在強降雨後快速排澇,不影響市民生活?昨天,全市防汛防旱工作會議召開,部署防汛排澇應對措施。2018年,全市共排出30處險工隱患和32處城市易積淹水點,主汛期到來前要全部完成整改和應急措施制定。
入梅可能較往年偏早,部分地區降水量將比常年多,5月23日,市氣象局對今年汛期氣候趨勢進行了預測。2018年以來,南京市天氣氣候呈現4個特點:降水較常年偏多,冬季平均氣溫略低,冬季強降雪天氣多,春季以來出現了大範圍大風、大霧、大幅降溫、暴雨天氣,天氣氣候異常。“預計今年南京6—8月降水量總體接近常年,但時空分佈不均。”市氣象臺人士通報稱,從降水分佈來看,可能出現6月偏多、7月偏少、8月正常的現象,高溫日數約12—20天,較常年偏多,預計2018年入梅時間可能提前到6月中旬,對南京影響較大的颱風為1—2個。
氣象部門介紹,汛期歷來都是南京市災害性天氣集中多發期,未來東亞季風強度和西太平洋海溫、溫熱帶高壓強度位置變化將明顯影響南京降水量分佈,且2018年又是“拉尼娜”影響年,極端天氣可能增強多發。南京市應警惕因降雨時空分佈不均、強降水引發的區域性內澇和可能出現的階段性旱情,做好防禦準備。
汛期到來前,南京市積極開展防汛檢查,做好防汛排澇準備。目前,長江新濟州河道、石臼湖、固城湖、秦淮東河九鄉河閘站、滁河和水陽江整治工程已經完成,秦淮河秦淮區、江寧區段綜合整治工程進度95%,黃木橋、一幹河等區域骨幹河道治理工程進度95%,水利重點片、重點區、灌區改造等農田水利工程總進度90%,43項水利消險工程完成,列入民生實事的18處積淹水點整治項目已完成10處。
為切實提升應急管理能力,水務部門組織的8支專業化搶險隊伍進一步充實,應急搶險隊員達到300人,各區都組建了1—2支社會化搶險隊伍,防汛物資已全部到位。
險工隱患和易積淹水點是汛期重點管控對象。市水務局介紹,南京市2018年排出了長江、水陽江、天生橋河、溧水河、板橋河等大江大河的15處重點堤防險工,15處水庫塘壩重點險工隱患,已經按照一點一策要求制定除險措施,能在汛前加固的必須完成加固,其餘的密切監測、加強巡查,汛期後實施消險。同時,南京市還對全市的低窪路段、地下通道、涵洞、地勢低的小區進行了全面排查,統計出32處主要易積淹水點,大部分將在汛期前完成整改。預測到強降雨到來前,將加派人員到點上值守,採取開閘降水位、加快排水等應急措施,保障強降水後不發生影響較大的積淹水情況。
一批“高大上”水文監測儀器上崗 蘿蔔片丟進河 無人機測流速
餐桌上的白蘿蔔還能用於河道的流速監測、遙控船劃一圈就能測出水質……5月23日,一場模擬秦淮河流域發生大洪水的水文監測演習在秦淮河東山站展開。15組專業水文監測隊伍各顯神通,無人機、遙控船、雷達等紛紛登場演示高科技水文監測能力,其中大部分儀器是今年首次應用於防汛工作。
演習由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和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南京分局主辦,15組水文監測隊伍分工有三:水位監測、流量監測和水質水生態監測。據介紹,水文監測是防汛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專家通過對水位、流量的監測數據分析,判斷河道險情、制定應對方案、預估洪峰大小和時間。
演習現場,一架無人機飛在秦淮河東山站上空,操作員面前的電腦螢幕上顯示著無人機傳回的畫面,畫面上有很多彩色的紋路。“這是蘿蔔片在水裏移動的痕跡。”操作員拿出一袋蘿蔔片。厚度不到1釐米的蘿蔔片是水流監測的“神器”,原因是蘿蔔的密度和水差不多,而且不會污染河道。蘿蔔片投入水中,就成了無人機拍攝的參照物,根據它們的移動軌跡,電腦軟體可以馬上分析出流速和流量。
除了無人機,雷達等儀器也在演習中亮相,掃一掃就能測出流速和水位。
“從今年起,水質和水生態也是汛期監測的項目。”操作人員告訴南京日報記者,以前汛期水文監測主要以監測水位、流速和流量等數據為主,2018年將分析水質、水中微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數據,監測水生態變化,加強環境保護力度。操作人員遙控一艘不到1米長的小船向河道中間駛去,還沒到達對岸,操作人員的電腦裏就有了實時的水溫、PH值、電導、濁度和溶解氧數據。這艘小船不僅能實時分析5項基本數據,同時還能採樣,水樣將被送進實驗室進一步分析。
據了解,通過應用高科技儀器,南京市汛期水文監測能力明顯提升。當天演習中亮相的這些新設備2018年將服務於南京市防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