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遺傳承與創新成果展自5月26日在南京開幕
南京日報  2018-05-28 10:16:36

  原標題:兔子燈變身時尚燈具、“永字八法”成了傢具 非遺産品跳出原型,新奇又實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111111

裝上了手機支架的明式圈椅。 邢虹 攝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2222

“南京之光”胸針展臺。崔曉 馮芃 攝

  兔子燈變身時尚燈具、明代圈椅裝上手機支架、“永字八法”成了傢具……“創承智造”非遺傳承與創新成果展自26日在南京江寧織造博物館開幕以來,各種腦洞大開的設計吸引著越來越多的目光。傳統手工藝和非遺技藝如何呈現在産品中,讓消費者獲得滿足,並最終融入現代的日常生活,是當下非遺保護需要討論的課題。這次的展覽,交出了一份讓公眾滿意的答卷。展覽中,幾乎每件設計作品旁邊,都放置著“原型”。傳統與當下、舊與新的對比,讓人感慨又驚喜—非遺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舊貌改寫:秦淮燈彩變身時尚燈具

  走進展廳,很多參觀者都會覺得意外—看到一盞兔子燈。秦淮燈彩作為南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民間藝術之一,是我國傳統燈彩藝術的一個重要流派。這樣的兔子燈,在春節、元宵的時候,可以看到街頭巷尾有小朋友牽著走。但萬萬沒想到,經過設計師的“改造”,兔子燈竟然變身成為了簡潔又時尚的燈具,而且有了個特別好聽的名字“一盞東西”。“一盞東西”的上半部以西方工業風中較為常見的金屬作為主材質,下半部則結合秦淮燈彩,將燈籠的竹編骨架延伸成為燈具外框,讓東西方風格合二為一,將燈籠的照明功能及文化涵義重返當代生活。

  溫潤晶瑩的玉,在設計師手中也煥發新生。中國對於玉的重視,不僅在於物質的珍稀性,也在於玉所傳達出的文化寓意,如內斂、謙和、品德等,而圓形的器物在中國則有圓滿和諧的意味。此次展覽所展出的墨玉燈,以當代設計思維,重新檢視傳統玉材質器物。設計師通過數碼切割的加工技法,將墨玉裁為薄片,在光源的照映下,展現墨玉本身的細膩質感。這盞墨玉燈是極簡風格,設計師賦予了圓形玉器當代的使用方式及源自傳統的審美語言。

  舊材新用:明代椅子裝上手機支架 

  “這不是明代的椅子嗎?怎麼有個手機支架?”在博物館裏經常能看到的明式圈椅,在這次的展覽中以新鮮的方式出現在公眾面前。許多人圍著這把椅子拍照,在朋友圈發搞笑圖文:“有證據顯示,明代人就開始用手機了。”

  這把椅子叫做“Wechair”,“原型”是觀樸藝術博物館館藏的明式圈椅。西班牙設計界的代表人物馬蒂·吉賽,以詼諧、幽默的設計語言將明式圈椅的扶手進行延伸,使之成為兼備閱讀功能的手機架。他的設計靈感源自無線移動裝置對於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深遠影響。這個設計在充分考慮現代人對於移動數碼産品使用需求的同時,使之成為能夠與現代生活方式融為一體,連接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明式圈椅。

  唯一一位連續十年參展米蘭的中國設計師陳旻,帶來了旻式椅。這是2016年“手藝創承 非遺復興”國際設計師南京駐地計劃的創新成果之一。旻式椅以官帽椅為原型設計,將可平整化的傢具設計思維帶入。榫卯咬合式的連接結構,使得這把椅子可以自由拆組。這不僅大幅降低了生産成本,而且使椅子具有現代都市生活傢具平板倉儲、運輸的便捷性:好搬、好運、也好拆解。

  新解傳統:“永字八法”可以設計傢具 

  展覽中還有一些傳統手工藝創新作品,從現今生活的立場,重新解讀非遺原型與文化概念,用設計刷新對象或概念的語境,呈現當代的價值觀或生活態度,展現傳統技藝的涅槃重生。

  比如傳統中國宮殿或寺廟屋頂通常可以見到藻井結構。木結構的藻井如井般往頂端內收進去,內部鬥拱不斷向上、向內層迭,不僅有承重的實質功能,繁複細緻的做工也顯示出建築的富麗堂皇與尊貴感。但除了出現在需要大興土木的建築之外,藻井很難往其他結構方向發展變化。中國台灣著名設計師吳孝儒設計的“雙龍搶珠”吊燈,將藻井的內陷結構與燈罩的內部空間進行轉化,用花絲和金箔工藝將經典的雙龍戲珠圖案嵌入日常的吊燈之中,創造出“燈泡亦龍珠”的妙趣之境,建立起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工業文明之間的隔空對話。

  比如我們學書法需要學到的“永字八法”,流傳至今已2000餘年。日本設計工作室Nendo,這一次將“永字八法”做成了傢具,起名“字謎系列”。這款設計以中國文字的偏旁部首為意象,將三點水等文字元素,巧妙融入傢具設計中,充滿趣味性。從中也可以看出,中國文化能夠層層蛻變的並非只能是具體器物,連文字也能成為再創作之源。

編輯: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