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長 離不開“苦難中的美麗”
新華日報  2018-05-30 11:03:53

  原標題:音樂兒童劇《青銅葵花》給孩子們送上“六一”大餐 成長,離不開“苦難中的美麗”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e4a35196-b4c8-4085-b5d1-e48fb2ffa0ed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0803168-4246-47b3-9afe-446edfd72f69

圖為音樂兒童劇《青銅葵花》演出現場。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劉莉 攝

  充滿童趣的老牛、蝗蟲、鴨子、南瓜燈,相親相愛、清澈透明的“青銅”和“葵花”……5月29日下午,音樂兒童劇《青銅葵花》在南京荔枝大劇院首演,給全場上千名觀眾帶來了歡笑和淚水,也帶來了一場感動人心的洗禮。該劇根據江蘇籍著名作家曹文軒的小説《青銅葵花》改編而成,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為全省少年兒童奉上了一份精彩的節日禮物。

  長篇小説《青銅葵花》是國際安徒生獎獲得者曹文軒的代表作,這部小説藝術展現了“苦難中的美麗、挫折中的成長”的主題。去年6月,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正式啟動音樂兒童劇《青銅葵花》創排工作,並由省少年兒童文化藝術促進會等單位承制,常州金壇華羅庚藝術團演出。該劇特別邀請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名譽會長李若君、著名編劇薛梅、國家一級導演胡一飛等一批國內知名專家擔當主創,聯袂給孩子們奉上了一部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高度融合的文藝精品。

  隨著舞臺上充滿童趣的一道道幕布拉開,一個發生於早年前的動人故事展開在觀眾面前:一場巨大的洪災過後,小女孩葵花被一個貧窮的家庭收養。於是,她和農村啞巴男孩青銅成了以兄妹相稱的朋友,兩人在奶奶的照料下共同成長。他們一起經歷了貧窮的生活,也經歷了“苦難中的美麗”。編劇薛梅介紹説,全劇擷取原著中收養、讓學、活著、離別等數個動人片段,希望今天的孩子們能體會到艱難和挫折的意義,汲取在逆境中奮發向上的勇氣和力量。她説,“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享樂主義極端盛行的當下,這種精神對於青少年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青銅葵花》的首演現場,觀眾中包括600余名學生,全場的孩子用真摯的掌聲和眼淚表達著對這部劇的喜愛。

  舞臺上,感動人的“淚點”不斷襲來。因為葵花被欺負而闖禍的青銅回家後被奶奶責罰,葵花哭著跪下求情,得知錯怪青銅後,奶奶心疼不已,祖孫三人相擁而泣。這一幕幕充滿親情和感動的場景,讓不少觀眾流下了眼淚。而“哥哥你光腳冷不冷……”這一段演唱,同樣看哭了舞台下不少小觀眾。因為家庭貧困,哥哥青銅把僅有的上學機會讓給了妹妹葵花,當葵花看見哥哥為了自己賣了腳上的蘆花鞋,光腳走回家時,無比心疼地將哥哥冰冷的雙腳擁入懷中。

  歲月維艱,愛彌珍貴,這部劇也向我們傳遞著超越苦難的人性大愛。在青銅和葵花所生活的油麻地,遭受洪災之後,家家生活不易,然而這裡的人心充滿了關愛。當村莊因為蝗災過後生活陷入饑餓時,葵花卻發現了天上有一朵雲彩,她從天上“摘”下來一個“饅頭”,分了一半給哥哥。孩子們的堅強樂觀,讓現場不少小觀眾的眼中泛起了淚光。

  “就算遇到天大的災難,我們也要挺直腰桿活下去!”當劇中的“奶奶”説完這句話時,場下響起孩子們齊刷刷的掌聲。

  “兒童劇《青銅葵花》是對這部經典名著另一種方式的解讀和傳播,讓更多小觀眾除書本閱讀外,還能感受音樂、舞蹈、戲劇的藝術性審美。”導演胡一飛説,這部劇載歌載舞,富有兒童情趣,在音樂上將溫婉優美的江蘇民歌與現代音樂節奏相融合,富有感染力。在與臺上角色一起流淚時,小觀眾也獲得了最好的情感體驗和教育。

  看完這部劇,南京市光華東街小學老師尹志恒告訴《新華日報》記者,雖然這部劇講的是上世紀的鄉村生活,但其中蘊含的生活道理離當代的孩子們並不遙遠,對他們的成長來説,這堂生動的“苦難教育課”很有必要。

  《青銅葵花》首演結束後,曹文軒對劇組表示感謝,稱這部兒童劇對原作進行了藝術性的再創造,自己和現場觀眾被深深地吸引和感動了。他説,“戲劇這種藝術形式對孩子的成長教育來説作用很大,我希望這部劇能夠走得更遠,讓更多的孩子能夠看到。”

  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離不開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省文明辦相關負責同志介紹,音樂兒童劇《青銅葵花》是繼音樂兒童劇《田夢兒》《尋找“紅頭髮”》之後,江蘇精心打造的又一少兒文藝精品,目的是進一步發揮美育的滋養作用,努力用豐富的思想內涵、生動的藝術形式,提升青少年的審美能力和價值判斷,引導孩子們欣賞美、追求美、創造美,爭做時代新人。

  據悉,音樂兒童劇《青銅葵花》將於下半年啟動全省進校園巡演。

  

編輯:穆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