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工業廢料、有害重金屬殘渣去哪了?地下巨坑深埋“環境殺手”
比兩個籃球場還要大的巨坑,一個個白色的包裹整齊碼放坑內,場面壯觀。誰能想像,白色包裹裏裝著的都是自然環境的“殺手”——危險廢棄物,一旦它們進入地表水和土壤將會造成嚴重污染。而巨坑就是困住這些“環境殺手”的牢籠,它們可能要在這裡呆上50年甚至100年才能被釋放。6月3日,南京市環保宣教中心組織公眾開放日活動,南京日報記者探訪了南京工業危廢處理場——南京綠環廢物處置中心。
綠環廢物處置中心位於江北南京化工園內,遠離主城區,這裡的主要建築物除了兩個預處理危險固廢的廠房外,就是6個巨大的填埋坑。最早投用的填埋坑已經填滿,上面覆蓋了土壤,種上了植物,眼下紅花綠葉,一派生機。它旁邊的其他填埋坑正在使用中,填埋坑上方是雨棚,將填埋坑完全罩住,深坑內碼放著一個個白色的包裹,包裹外部有醒目的“危廢專用袋”幾個字,每個包裹上還印有二維碼。
“這些一包包的就是經過初步處理的危險廢棄物。”中心副總經理付濱介紹,中心2010年8月投入運營。這裡接收的僅是工業生産産生的危險廢棄物,包括焚燒危廢、化工危廢、石化危廢等,主要是重金屬、廢鹽、廢催化劑、化學廢料等,這些在目前已經毫無回收利用價值,直接暴露在自然環境會造成嚴重污染:進入地下水會污染地下水,進入土壤後會影響農作物,造成農作物重金屬超標等毒害。
危廢處理的程式是,入庫後先進行檢測,然後分門別類進行粉碎、預處理、包裝,最後填埋。填埋時是一層層碼實,直到填埋坑全部佔滿。用來“囚禁”危廢的填埋坑不是一般的深坑,它的深度達到近10米,坑的底部和四週有7層防滲層,最外一層是80釐米厚鋼混結構防滲層,以保證即使遭遇地震也不會發生向地底滲漏危險。填埋坑頂部的巨大雨棚的作用也是防止危廢滲漏。
採訪中,中心負責人告訴南京日報記者,目前對於這些有害物的處理方法只能是填埋,填埋坑的使用壽命最長可達到100年。每包危廢包裹外的二維碼是它們的“身份證”,在數據庫中,只要查詢二維碼就能找到每個包裹的準確填埋點。“希望通過科學研發,能儘快掌握工業危廢的終極處理法,回收利用或者進行無害化分解,那時這些危廢才可以從地底挖出來。”截至5月底,中心共接收38家企業的13個類別危廢44422噸。
危廢在不斷産生,綠環廢物處置中心的填埋坑容量正在告急。現場探訪時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中心6個填埋坑已經有2個填滿,1號坑填埋危廢17283噸,2號坑填埋危廢13666噸。“我們這樣的企業屬於公益性企業,選址必須經過國家批准。”付濱説,為了保證工業危廢應收盡收,該中心即將進行二期建設,增加處理能力。
市環保宣教中心介紹,南京環保部門對工業企業生産的固廢、危廢轉移、處置有嚴格的監管制度,禁止企業私自處理固廢、危廢,必須由有資質的正規機構進行處理。環保部門表示,對於私自轉移、處理固廢、危廢的行為,司法部門將進行嚴肅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