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全市一盤棋 打贏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香格里拉東路水環境經過整治,沿河岸線利用生態石籠、置石,同時搭配種植耐水觀賞植物如蒲葦、芒草、美人蕉及常綠懸垂植物爬山虎、花葉絡石等,在局部空間疏朗處種植垂柳、海棠等,使遊人體驗“風從林中過,人在畫中行”景觀感受。董家訓攝
5月初,一場在這個季節並不多見的強降雨突襲南京。按照慣例,在接收、消化了大量降雨之後,城市河道難以避免地會出現黑臭現象——雨水將大量的地表污垢衝入河中,城市管網、截污溝雨後發生溢流,這些都會對河道造成污染。然而,這場大雨過後,黑臭現象並不突出,唐家山溝、月牙湖、內秦淮河等河道,在雨停後兩天內,又重現清澈。
河道在暴雨這場“大考”中“過關”的背後是全市統籌協調高效運作的機制——雨後立即啟動河道清理,跨區河道統一調配補水,河道沿線所有泵站排澇統一精確指揮,防止無序排放……而實現這一機制的就是剛成立不久的市水環境整治提升推進辦公室。
2017年底,南京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治水首戰告捷,南京再立更高目標:通過3年努力,全市域消除劣Ⅴ類水,重要水體保持Ⅳ類。如何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高效率地開展水環境整治?市水環境整治提升推進辦公室應運而生。“我們就像一台高效運轉的機器,各個零部件都發揮了最大作用;也像一間調集了全科醫生的專科醫院,找準病灶精準下藥。”市水升辦專職副主任、市水務局副局長徐小春説,全市一盤棋,統籌協調各部門、各區力量,治水從過去的一個部門、一個區單兵作戰變成了全市集團軍統一作戰。
從制定目標到考核落實,一個機構統管
水,是南京最突出的自然稟賦。在南京,水域面積佔全市面積的11.4%,境內有大小河流1200余條(段)、湖泊10個、中小型水庫251座,市域濱江岸線總長約275公里。資源豐厚意味著責任更重,水環境整治、水生態保護、長江大保護……在城市發展進程中,南京市委市政府始終堅持環保優先,圍繞利用好水資源、保護好水資源,不斷提升治水能力。
“科學治水、系統治水、精準治水”,在這樣的總體要求下,市水環境整治提升推進辦公室於今年3月底正式成立。市委市政府要求水升辦不僅是指揮部,還要是聯絡處,其主要職責是加大全市水環境整治提升推進力度,及時解決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問題,推動形成部門協作、各負其責、各盡其能的良好運行機制,服務保障全市水環境品質得到有效提升。
“水升辦的運行機制在成立之時就得以明確。”市水升辦的一位負責人介紹,市水升辦負責全市水污染防治、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重點斷面達標及河長制的統籌推進工作,研究制定年度重點工作目標任務、實施計劃、推進方案,審定重點項目方案及資金安排;負責日常工作調度、現場推進落實、監督檢查考核和宣傳引導發動,協調解決跨區的重大問題。市水升辦由分管副市長華靜任主任,市發改委、經信委、建委、財政局、環保局、規劃局、城管局、交通局、農委、水務局、旅遊委、城建集團、南京海事局等部門為成員單位。
市水升辦成立後下設6個專項工作小組,分別是綜合協調組、河湖整治組、雨污分流組、水污染防治組、水務設施運行組、監管執法組。其中,綜合協調組實體化運作、集中辦公,承擔水升辦日常工作,負責各項工作的調度,形成定期會商、現場推進、月度通報、督查問責、年度考核的工作機制。其餘5個組按照職能分工,由主要職能部門牽頭。
統一指揮、統一協調,水升辦成立後,全市治水的相關工作從制定目標到考核落實,形成了一個機構統管的機制,責任明確,不再多頭管理。
從過去請人幫忙到主動做事,運轉更高效
4月13日,一份《全市水環境整治提升重難點分解落實方案》下發到各相關部門、各區政府和江北新區。這是市水升辦成立後印發的第20份文件。《方案》按照市委市政府水環境整治提升專題會議要求,梳理全市治水的重點和難點,列出了一份任務清單,排出16項主要工作,涉及劣五類水體排查、斷面水質達標、排口整治等多個方面。
從專題會議研究全市治水重點工作,各相關部門、區彙報工作難點,到分解落實方案印發,僅用了3天時間。“以往類似的任務分解是市裏開會後區裏傳達,最快也要5個工作日。”一名區級環保部門工作人員説。
迅速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是水升辦運轉高效的一個縮影。水升辦成立兩個多月以來,其運行的高效率更多體現在市區聯動、部門聯動開展工作方面。
5月份,生態環境部和住建部在全國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首批派出10個督查組,南京是江蘇被抽查的城市之一。“兩部的督查是水升辦成立以來接受的第一次‘大考’。”徐小春説。此次專項行動,生態環境部高度重視,督查組到達一個城市後,便開通舉報電話,對當地黑臭河道整治現狀、河道整治臺賬開展檢查,對河道進行暗訪,對沿河居民開展問卷調查等。
南京完成整治的河道有150多條,迎查工作時間緊任務重。國家督查組5月8日—22日進駐南京,這期間,位於北京東路市級機關大院29幢5樓的市水升辦辦公室夜裏常常燈火通明。“國家督查組進駐期間,每天從晚上7點半開始,我們至少要開3個會。”市水升辦綜合協調組的一位工作人員説。第一個會是召集各個區,就當天的督查現場情況進行匯總;第二個會是佈置第二天的迎查工作;第三個會是等到督查組當晚開完會向我市反饋情況後,針對問題進行重點部署。兩周時間內,市水升辦各個組幾乎每天都會加班到第二天淩晨兩點,不少人乾脆住在了辦公室。
“雖然忙,但是井井有條,所有人都在主動參與。”徐小春對記者説,成立水升辦後,他最大的體會是部門之間的合作更緊密。迎查期間,從河道臺賬的準備到現場介紹河道整治情況,需要多個部門和區的配合。“以前涉及到多個部門的事時,我們水務局去協調其他部門配合,感覺像是在請人幫忙;現在有了水升辦,就成了大家分內的事,幹工作的主動性很強。”他説,在這次國家督查中,水升辦把各個相關部門擰成了一股繩,大家勁往一處使。
“一股繩”的效應正在越來越多的工作中凸顯。
5月24日,南河整治協調會在市水務局會議室召開。南河位於南京主城西南,是秦淮河下游的一條重要支流,流經雨花臺區和建鄴區,整治工程已於今年3月啟動。當天的協調會主要是要解決沿河藍線內拆遷、電力設施遷移等問題。會議室內,市水務、環保、規劃、國土、電力、城管等部門和雨花臺、建鄴區政府相關負責人圍坐在一起。會議的議程很簡單,問題一個個過堂,涉及到的部門都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當場拿出可行的解決方案。“效率相當高,看到這樣的局面,我們也很高興,因為問題解決得快了。”參加會議的雨花臺區相關單位人員説,南河是跨區河道,水升辦成立後,河道整治涉及的事項由水升辦協調,相關區和部門都主動參與解決問題。
科學指導治水,一批難點問題找到破解之道
水升辦成立兩個多月來,很多參與其中的部門都感受到,科學治水、系統治水、精準治水的初衷正在實現。
斷面水質達標是南京水環境整治中的薄弱環節,南京有22個國考、省考斷面,7條省控入江支流,國考、省考和入江支流斷面必須達標是我市對水生態保護和長江大保護作出的承諾。從去年的考核數據看,七橋甕國考斷面、北十里長溝東支、金川河寶塔橋等幾個斷面達標難度很大。
“去年也開過協調會議,涉及到相關流域的區也各自開展了整改工作,但成效並不明顯。”市水升辦綜合協調組的一位人士説,省環保廳對相關區啟動了約談和區域限批程式,河道上游和下游所在的相關區會存在一些想法,“我所在區域內的工作我都做了,沒有達標是不是因為別的區工作不到位?”
這種情況在2018年4月份以後發生了徹底轉變。以外秦淮河七橋甕國考斷面整改方案制定為例,市水升辦要求沿流域的相關區統計所有的沿河泵站、相關污水處理廠。泵站前池水質差,排入河道容易造成污染,市水升辦要求把外秦淮河所有泵站一一定位,統一管理,“對泵站進行整改,提升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泵站排水要由市水升辦統一調度,不能無序排放。”這樣一來,外秦淮河流域的各個區被串聯了起來,對泵站排放進行科學管理,控制河道污染。
2018年前3個月,北十里長溝東支入江斷面水質超標嚴重。市水升辦調查原因時發現,這條入江支流涉及到玄武和棲霞兩個區,棲霞區是下游,入江斷面就在該區區域內。棲霞區對此開展了各種整治,清淤、截污、生物治理等,但由於缺少區域聯動協調,河道上游依然存在保障房小區和部分企業污水收集不到位問題。找到問題所在,市水升辦開出了“處方”——協調區域之間、保障房建設單位和企業管理單位之間共管共治。這一整治方案提交討論時,大家看到方案的第一感覺是,達標應該沒什麼問題了。
“有了水升辦,一些過去一個區一個部門解決不了的難點問題被拿到桌面上來談。”市環保局的一位人士説,該局水環境處參與市水升辦日常工作,污水處理管網問題過去一直是影響南京污水處理能力的痛點,管道水位高,導致部分污水回流未經處理就排放,污水處理廠反而“吃不飽”,污水處理達不到要求。污水管網“高水位、低濃度”問題,前幾年就存在,市水升辦成立後,對此進行了專題研究,很快落實了整改方案,“污水處理設施的主管單位都被調動起來,開展管網排查、整改錯接漏接問題,加快污水處理廠建設和提標。這些措施,招招對症下藥,並且明確了考核辦法。”
市水升辦的成立也讓基層治水有了更科學的指導。鼓樓、建鄴、秦淮、玄武等多個區的相關部門人士表示,市水升辦會對各區的水環境整治提升工程方案一一過堂把關,提出科學的建議,推動工作的進行。“成立市水升辦的意義是建立了一個好的機制,專職負責,科學精準,解決問題的效率明顯提高。”一位基層水務部門的負責人如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