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國有糧庫由收購主角轉為配角——夏糧收購,全面市場化“演練”
6月17日,新華日報記者找到泰州興化市昭陽鎮嚴家村種糧大戶葛新建時,他正忙著在地裏插秧。“820多畝麥子全部收上來了,産量沒有去年高,品質不錯,很多麥子達到一等麥的標準。”他説,由於插秧時間很緊,他收上來的麥子還沒賣,“不急,插完秧再賣也不晚,我的麥子肯定能賣出好價錢。”
“前陣子麥子價格不是不理想嗎?”新華日報記者問。
“夏收才開始時價格是不怎麼好,現在情況有變化。”葛新建説,除了自己種糧,他還是一家糧食合作社的負責人,6月上旬,他收了合作社成員300多噸麥子,收購價每500克1.1元,比國家最低收購價1.15元低0.05元。17日,國有糧庫收購價達1.17-1.19元,他打算把麥子全部賣掉,給社員二次分紅。“這幾天我看新聞,山東那邊一等強筋麥每斤賣1.3元,還打算拉到山東賣,可惜那邊沒有熟人。”他説,他和合作社成員種的都是紅皮小麥,即強筋麥,2018年價格特別好。
在6月12日江蘇省啟動最低收購價之前,高郵市高郵鎮新民村種糧大戶譚國勳已將麥子全部賣出,售價每500克1.15元,與最低收購價持平。“今年産量低一點,畝均只有750斤,不過價格還不錯,聽説這幾天很多經紀人出的價格是1.19元。”他説,聽説現在多數麥子在經紀人手上,他們特別願意收購紅皮小麥,經紀人對市場行情更了解,囤著麥子不賣,説明價格還可能往上走。
“今年夏糧收購的最大特點是市場很熱。”連雲港市新海糧庫主任孔海寧對新華日報記者説,新海糧庫是連雲港倉容最大的糧庫之一,2018年要完成1.5萬噸儲備糧收購任務,可是,到6月17日為止,只收到2000噸,前來交售麥子的農民很少,偌大的糧庫冷冷清清。“去年此時,我們已收1萬多噸麥子,夏糧總共收4萬噸,今年估計連儲備糧任務也難完成。”
“以前國有糧庫一直是收購主力,今年情況怎麼突然變了?”新華日報記者問。
“最低收購價收購的麥子,標準提高了。”孔海寧説,往年夏糧收購時,對麥子的衛生指標要求不是很嚴格,2018年則有了明確要求,主要是嘔吐毒素不能超標,每筆糧都要檢測。開始時農民還拉糧來賣,可是有八成糧食不符合標準。“我們這邊種的主要是白皮小麥,也就是中筋小麥,今年赤霉病比較嚴重,嘔吐毒素普遍超標。”
“那麼農民的糧食賣到哪去呢?”新華日報記者又問。
“麥子都從市場上走掉了。”孔海寧説,來自廣東、雲南、福建的糧商扎堆聚集在連雲港,敞開收購農民的麥子。6月10日前後,三等小麥每500克的田頭價是1.1元、到庫價1.15元,到6月17日,田頭價就達1.15-1.16元,到庫價更高達1.19元-1.2元,每天價格都有變化。糧商收了嘔吐毒素超標的麥子後,與合格麥子摻雜一下,加工過程中嘔吐毒素又能減少,最後的麵粉成品就合格了。“如果是紅皮小麥,糧商出的價格肯定還要高。”
與連雲港地區主要産白麥不同,建湖縣早幾年就開始調整種植品種,目前紅麥種植面積佔比約45%。“我們今年1萬噸儲備糧任務已完成,其中80%是紅麥。”建湖縣糧食産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樹東説,全縣種植面積55%的白麥,達到衛生指標的不到一半,目前建湖當地碼頭收購價中,白麥每500克1.1元左右,紅麥則達到1.15元-1.16元。他説,2018年市場收購太紅火,現在縣內河道裏還停滿收麥子的大船。其中優質強筋紅麥“鄭麥9023”,大家都在搶著收,價格也越來越高。相比較而言,往年是國有糧庫收購為主,國有糧庫給出的收購價能夠左右市場價,但2018年不同了,市場價是自發形成的,基本不受國有糧庫收購價格的影響。省裏啟動最低價收購預案之前,加工企業和外地糧商已同時出手,市場糧價就基本形成了。
作為多年的“糧食人”,張樹東2018年感慨最深的是,因為市場收購佔大頭,糧食優質優價的特性體現得特別明顯。他説,往年,紅麥白麥一個價,反正都是賣到糧庫的,農民調優品種的意識不強。2018年白麥價格明顯不如紅麥,而且,雖然産量差不多,但白麥赤霉病比較嚴重,而紅麥幾乎沒有染病。明顯的價格差在提醒農民,當市場化收購成為主流時,再也不能忽視選種優質品種了!
糧食行業一位專家説,從推遲啟動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到提高小麥衛生指標,傳遞出的信號比較明顯:國家最低收購價收購將僅僅作為種糧保本的政策,糧食全面市場化收購已為期不遠。2018年粳稻最低收購價是每500克1.30元(三等),比2017年低0.2元,調價幅度很大。這一價格確定後,2018年秋糧啟動最低價收購的可能性非常小,也就是説,稻穀全面市場化收購的大幕已拉開。稻穀作為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品種尚且如此,那麼,小麥全面市場化收購為期也不會遠了。“今年夏糧收購其實是全面市場化收購的一次‘演練’,目前來看,‘演練’是很成功的,因為糧價是平穩的。”這位專家説,“演練”的一個成果,就是讓農民深切感受種植優質品種的重要性,這對將來的糧食生産將帶來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