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大米小鎮”,鄉土人才的致富經——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鄉土人才“三帶”紀實
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西靠洪澤湖,東臨白馬湖。全鎮現有耕地面積15萬畝,水域面積44平方公里,地肥水美,物産豐饒。近年來,岔河鎮圍繞“味稻岔河·大米小鎮”品牌建設,充分發揮鄉土人才在強鎮壯村富民中的示範引領作用,有力推動大米産業發展、農村振興、農民富裕。
圍繞大米産業,發現培養鄉土人才,引導鄉土人才服務基層發展,打造鄉土人才“蓄水池”。構築“強磁場”,吸引鄉土人才。以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為重點,挖掘吸納鄉土人才。目前,全鎮178個專業合作組織吸納種養殖專家180余人、生産經營大戶135戶、農民經紀人86人、農民技術職稱持有者106人、農民“綠色證書”持有者680人,其中70%以上從事大米生産銷售和服務。這些“土專家”“田秀才”以專業合作組織為紐帶,承擔起全鎮一半以上的大米産銷任務。配置“充電站”,培育鄉土人才。針對鄉土人才實踐經驗豐富但理論水準不高、創新能力不高、學歷不高的短板,有針對性開展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培訓。近兩年已開辦農業技術培訓班12期,電子商務培訓班6期,新型職業農民中專班2期,開展巡迴宣講活動20多場,組織集體外出學習考察4次,有效提升了鄉土人才綜合能力。
搭建“比武場”,激勵鄉土人才。對能力強、威望高、貢獻大的鄉土人才,在政治地位和個人榮譽上予以政策支持,大力宣傳推廣鄉土人才先進典型,積極吸收優秀鄉土人才入黨,推薦擔任人大代表、黨代表,舉薦擔任村幹部,讓鄉土人才切實感受到組織重視和關懷。國瑞米業趙建國被舉薦為區政協委員和岔河商會副會長,岔東米業陳洪兵去年換屆時被推舉為村支書,帶來了積極社會影響。
鄉土人才普遍具有一定文化知識水準和技術專長,他們運用自身所掌握的本領,在大米産業發展中苦幹、實幹、巧幹,為“大米小鎮”建設做出積極貢獻。近年來,全鎮鄉土人才自主創辦各類企業20多家,涌現出江蘇國瑞綠色食品有限公司、岔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白馬湖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等多家骨幹企業。鄉土人才趙建國創辦的江蘇國瑞綠色食品有限公司是岔河大米産銷龍頭,先後被省農業廳授予江蘇省無公害糧油基地、江蘇省無公害農産品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江蘇省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等榮譽稱號。擴規模,農民增收。充分發揮鄉土人才規模經營的主導作用,依託骨幹企業,以鄉土人才為龍頭,大力組建專業協會和專業合作組織,培育農民經紀人,構建聯通千家萬戶的信息渠道,提高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形成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為核心的大米生産、加工、銷售産業鏈。近年來,岔河大米工業化生産發展迅猛,産值達3億多元,岔河糧食加工園初具規模。創品牌,大米增彩。岔河大米數十年來在江蘇省內小有名氣,特別是近幾年通過不斷努力,品牌影響力迅速攀升。鄉土人才趙建國的“禾採”系列大米和陳洪兵的“岔東”系列大米先後獲得國家級、省級優質稻米金獎。目前,正由兩位鄉土人才牽頭組建岔河大米聯盟,統一使用岔河大米包裝、標識,統一生産標準、統一定價,進一步提升岔河大米品牌價值。
鄉土人才成長于農村,植根于農村,聯繫群眾最直接,服務群眾“零距離”。該鎮通過組織開展“能人帶動”工程和“結對幫扶”活動,充分發揮了鄉土人才在大米小鎮建設中的“領頭雁”“排頭兵”作用。推廣新理念,轉換思路拓渠道。鄉土人才會管理、懂經營、思路活。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幫助農戶轉變經營思路,開發生態種養殖、立體種植、林下經濟等多種模式,特別是生態有機稻米種植面積進一步擴大,大米附加值進一步提高;部分農戶學會了網絡經營,利用電商等新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農産品銷售,讓岔河大米通過互聯網走入千家萬戶。推廣新技術,力拔窮根富腦袋。邀請農業科技方面的專家與鄉土人才常年結對開展技術指導,再通過鄉土人才與種殖戶結對子,大力推行一帶多、一幫多、傳幫帶等幫扶辦法,採取集中授課、上門指導、現場示範、田間教學等多種形式,幫助解決群眾生産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和困難。經過努力,農業科技在全鎮大米增産增效中的貢獻率已達45%。推廣新渠道,以點帶面富口袋。運用“公司+協會+農戶”的形式,採取提供種苗、提供技術、回收産品等辦法,吸引廣大農戶加入鄉土人才所從事的産業中,不僅帶動了一方經濟的發展,帶領一方百姓致富,同時使鄉土人才自身的産業也得到不斷壯大,實現“農民增收,産業增效,共同發展”。僅國瑞、岔東兩家骨幹企業就帶動農民8260戶,專業大戶390戶,農民專業合作組織22個,農民經紀人176人,安置農村剩餘勞動力就業420人,年促進農民人均增收5800元。
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岔河鎮明確定位、精準發力,充分發揮鄉土人才“影響一片、帶動一群、造福一鄉”的集群發展效應,打造別具一格的農業産業示範標杆,成為全國重點鎮、國家級綠色食品基地、國家級農業標準化有機稻米示範區和省級“味稻岔河”農業特色小鎮,逐步實現了綠色富農和生態富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