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破除“三唯”慣性思維 “三評”改革賦權賦能 分類評價,讓科技人才回歸本位7月3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深化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的意見》,要求全面深化“三評”改革,營造潛心研究、追求卓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最大限度激發科研人員積極性創造性。這一消息引發廣大科技人才關注。
對標兩辦《意見》,江蘇省下一步將有哪些舉措?科技人才、科技企業又有哪些建議?
堅持幹什麼評什麼
人才是科技創新的關鍵。《意見》指出,科學設立人才評價指標,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傾向,推行代表作評價制度,注重標誌性成果的品質、貢獻、影響。
江蘇是國內率先系統破除人才評價“唯學歷、唯資歷、唯論文”傾向的省份。7月2月,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於深化職稱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明確要樹立以用為本導向,取消不合理的限制性資格條件,堅持幹什麼、評什麼,重能力、重水準、重實踐。
這一改革得到科研人員高度評價。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辦公室副主任陳孝政説,科研人員的職稱評定不再設定論文數目,可以集中精力做幾篇原創性的好文章。在陳孝政看來,不同機構甚至相同機構的不同身份人員適用不同的評價體系很有必要。“醫生手術精湛,能治療疑難雜症,比發幾篇論文重要多了。”
江蘇省建築研究院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永剛認為,人才評價突出品德、能力、業績導向,克服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傾向是重大進步,可以極大地激勵科技人員特別是一線科技人員。
江蘇省人社廳職稱處負責人表示,我省正修訂科技人才評價標準,新標准將突出科技人才能力、貢獻、績效等要素,將科技人才分為基礎研究人才,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人才,社會公益研究、科技管理服務和實驗技術人才等不同類別,“以多元化的評定標準,分類評價”。
在科技人才評價中,我省將增加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權重比例,以激勵科技人才加快成果轉移轉化。
賦予用人單位充分自主權
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是營造良好科研生態的關鍵。《意見》提出,要落實法人自主權,賦予科研單位充分自主權。
省科技廳相關負責人表示,2017年江蘇省已下放科技計劃項目管理權限,擴大高校管理自主權,改革科研項目經費管理機制,逐步推行全流程公開透明和痕跡管理。2018年,江蘇省科技廳正在探索省科技計劃(資金)項目科學管理新模式,賦予高等院校更大的科研項目管理自主權,下放省級科技計劃(資金)項目的部分管理權限給地方,提升科技項目管理服務水準。
在這方面,職稱評審改革的步子邁得更大。2017年,江蘇省率先下放66所本科院校職稱評審權,2018年再次整體下放90所高職院校教師評審權,允許高校自主評審、自主發證。同時破除職稱申報學歷資歷門檻,在全國率先創新提出所學專業與所從事專業不一致人員申報職稱的政策和渠道。
蘇交科集團技術品質部高級技術管理經理董菁菁説,蘇交科集團近年建立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圍繞交通事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和熱點、難點組織科研人員攻關,將成果轉化應用到各類業務中。但作為企業,以往在項目、人才庫及獎項申報過程中經常會受到名額或企業性質制約。她相信“三評”改革能進一步強化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鼓勵企業實施更多技術創新項目,發揮企業在成果轉化方面的優勢。
期待政策儘快落實
《意見》提到,國家實驗室等全職科研人員及團隊不參與申請除國家人才計劃之外的競爭性科研經費,由中央財政給予中長期目標導向的持續穩定經費支持。
劉永剛表示,這一規定可以使科研人員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重要基礎研究、重大技術創新,有利於提高科研成果品質;建立中長期績效評價制度,既符合科技創新的實際,又能確保客觀、公正評價項目承擔單位,保證經費的有效支持。
“國家層面的政策很好很及時,希望主管部門能儘快落實到位。”“力求創造公平公正的科研環境,進一步完善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採訪中,對於兩辦的“三評”改革,科研人員給予高度評價的同時,也期盼相關配套政策儘快落實到位。
省內一家科研機構的基層管理人員表示,國家把管理權更多下放到單位,但目前基層科研人員申請科研經費的手續繁瑣,單位協調管理人員常被科研人員抱怨,希望相關部門及時打通政策“最後一公里”,讓好政策早日出現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