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所高校來南京共商未來城市模板
中國江蘇網  2018-07-06 10:06:24

  原標題:過分強調科技手段不是智慧社會 百所高校來寧共商未來城市模板

  停車難、交通擁堵、公共資源配置不均衡、房價高漲、環境污染……提到這些日益凸顯的大城市病,包括學者專家、政府管理部門等都在辛苦求解。在不少人眼裏這些似乎都和規劃與城建有關,實際上有一門學科是真正在理論環節就對此展開研究,並借由城鄉規劃和城市建設加以改善治理的,這就是地理學。

  7月5日上午,“智慧社會與未來城市研討會暨2018年中國地理學術年會”在南京召開,來自倫敦大學學院、香港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等國內外10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共計400余位專家學者參會,大家就未來城市的發展方向各抒己見。

  説到地理,可能有些人甚至會和地質聯繫起來。實際上這是兩門截然不同的學科,簡單地説地質主要研究地下部分,地理則研究地上部分,而且尤其注重兩個核心問題:即空氣、土壤、環境、設施,各種有關生存和發展的人和地理環境之間的關係,以及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板塊與板塊之間、各個區域之間的差異變化。“地理是一門古老又涉及多學科的科學,像南京大學的地理研究就是在建築和城市規劃、地理和海洋科學兩個學院的支持下進行的,既強調理論又注重實踐。”南京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院長甄峰告訴記者,雖然地理學更側重於理論研究,但成果確實通過城鄉規劃和城市建設具體體現的。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個城市發展中遇到的問題,表面上看是規劃、建設問題,實際上是地理問題。

  各種社會資源的聚集和由此産生的虹吸效應讓諸多城市規模越來越大的同時,也顯現出問題頗為類似的大城市病。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運用各種現代科技手段,開展智慧管理是時下的主流方向。同時,隨著“互聯網+”的普遍運用,智慧社會的雛形已有了越來越多的表現。“我們在出發前可以通過手機查看公交車的實時運行線路、幾乎告別現金選擇方便快捷的移動支付、通過電子導航可以根據道路擁堵引導最順暢的通行方向,這些都是科技進步給城市發展、管理帶來的進步,也讓大家對於未來城市究竟長什麼樣有了更多的憧憬。”甄峰表示,2018年的年會主題就是智慧社會與未來城市,這裡強調的就是科技的重要性,但在學術界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在城市中生活的主體是人,所以城市實際上是人的城市,這就要求城市的各種環境、功能都要以人為本,片面注重用科技來“控制”城市,忽略了人在現實尤其是精神層面的需求,不是理想中的未來城市樣本。

  中國江蘇網記者了解到,結合智慧社會與未來城市的問題,在兩天的會期中,400余位專家學者還將就全球化與城市和區域發展、土地利用與城市交通、大數據應用與城市空間研究、健康城市與建成環境等關乎諸多民生問題設立12個平行學術交流分會場,為未來城市發展探索一條更符合科學的實現路徑。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