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僅5%癌症患者能“有尊嚴”離去 “安寧療護”亟待規範推進
有尊嚴地謝幕,這是人們對生命終結的美好期待。然而,現實與理想有著無法想像的鴻溝。7月7日,在南京召開的中國生命關懷協會疼痛診療學術大會披露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死於癌症的患者中只有5%能夠有尊嚴地離去。解決這一“困境”,“安寧療護”的規範推進被人們寄予厚望。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因癌症離世的患者超過200萬,這些患者生命的最後一程,通常伴隨著無法想像的痛苦,很多患者被送進重症監護室,身上插滿管子、氣管被切開。“安寧療護”提供了另一種選擇:對治愈性治療無反應的晚期患者,以控制疼痛及有關症狀為重點,並關注其心理、社交及精神需要,目標在於提高和改善患者和家屬的生活品質,協助患者安詳離世。
解放軍第454醫院是南京地區較早推進“安寧療護”的三級醫院,設在疼痛科,21張床位近年來每天都是“一床難求”。“去年我們送走了128位終末期病患者,今年到目前為止送走了72位。”疼痛科主任周寧告訴記者,目前南京地區推出安寧療護病房的三級醫院僅有解放軍第454醫院、南京鼓樓醫院等少數幾家。
“‘安寧療護’推進的梗阻有多方面。一方面,政策法規支持不足,現行的醫保政策考核大醫院住院日,患者住院超過10天,醫院就必須讓其出院,對於疾病終末期患者,10天根本解決不了多少問題,且這部分患者沒有多少治療價值,很多大醫院不願意設置這樣的安寧療護床位;另一方面,醫療、護理、社工、心理專家等人才培訓不足,建立安寧療護隊伍異常艱難。”中國生命關懷協會常務理事、解放軍總醫院麻醉手術中心疼痛科副主任醫師路桂軍介紹。
2017年,國家衛健委出臺《安寧療護中心基本標準和管理規範》,為醫護人員提供指導,也促進了各地安寧療護中心的興起。“每一個即將離世的人都希望在家中在親人的身邊安然離開,這就意味著安寧療護的工作一定要下沉到社區,以居家服務為主要模式。”路桂軍表示,安寧療護階段的治療只是其中一個方面,更多是要一些康復、護理、精神關懷、精神慰問,政府應該出臺配套政策,比如醫保政策、長期護理保險的制度、非醫療的費用支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