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種藥品降價 自付比例下降七成
南京日報  2018-07-12 17:49:34

  原標題:進口抗癌藥“零關稅”讓患者受益 39種藥品降價 自付比例下降七成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很多患病家庭尤其是患癌家庭面對的無奈現實。7月8日,國家醫保局宣佈,相關部門正積極落實抗癌藥降稅的後續措施,督促推動更多抗癌藥加快降價。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2016年以來,我國針對部分臨床必需、療效確切、價格較為昂貴的抗癌藥品組織專家進行談判,已成功使包括赫賽汀在內的39個品種實現大幅降價。再加上不少藥物納入醫保,部分藥物的患者自付費用下降了近70%。

  南京胸科醫院藥學部主任王潔舉例介紹,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的進口靶向藥物易瑞沙,進入臨床之初的價格為5100元/盒,目前已降至2358元/盒,且醫保報銷50%。與此同時,該藥物的國産仿製藥也已入市,價格由最初的1760元/盒降至1584元/盒,醫保也報銷50%。“以患者一個月服用3盒來計,以前每月承擔的藥費為15300元,現在只需承擔3537元。”王潔告訴南京日報記者,非小細胞肺癌常用的另一種靶向藥物特羅凱,最初入市時的價格為3220元/盒,現已降至1365元/盒,醫保報銷50%;用於全身廣泛轉移的靶向抗癌藥物安維汀也由最初的5200元/支降至1998元/支,且也已納入醫保。

  除了通過談判降價、納入醫保,2018年5月1日起,我國宣佈所有的進口抗癌藥“零關稅”。記者7月11日探訪各大醫院發現,“零關稅”的降價效應還沒有傳導至患者身上。“一方面,有的藥品的關稅只佔藥品價格的3%,取消後患者感覺不太明顯;另一方面,在2018年5月1日降稅政策施行之前,國內市場中庫存了一定量的進口抗癌藥品,這些藥品的成本中已經包含繳納過的稅款,因此價格會跟之前保持一致。”市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陳錦飛告訴記者,原有庫存消化完畢後,“零關稅”的福利就會顯現出來。

  一再降價,很多藥物便宜到一定階段後就自動消失了——這是近年來一直無法避免的尷尬,例如心臟病患手術常用的魚精蛋白。乳腺癌患者周女士擔心地告訴記者,自己之前一直用靶向藥物赫賽汀,一開始一支赫賽汀高達2.2萬元,目前已降至7600元/支,加上醫保報銷,僅需1500元左右,“最近多家醫院都宣佈沒貨,會不會就這樣消失了呢?”

  陳錦飛告訴記者,赫賽汀確實在他們醫院已經斷貨兩周。“大幅降價後,藥物的用量大增,廠商供應來不及,這是斷貨的主要原因。”他表示,抗癌藥物即使經歷多輪降價,價格相比其他藥物依舊很高,生産廠商仍有相當大的盈利空間,不會輕易在市場消失。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我國平均每天有1萬多人被確診為癌症。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調查顯示,2012到2014年間,中國癌症患者的人均就診支出為9739美元。業內人士指出,要讓中國百姓真正用上更便宜的抗癌藥,須鼓勵國産抗癌藥的創新和研發,在市場上形成與獨家進口藥的競爭。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