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人民生活更寬裕、更便利、更舒適、更安心、更有尊嚴 順應百姓期盼,書寫高品質民生答卷
“扎紮實實推進民生建設,讓全省人民生活更寬裕、更便利、更舒適、更安心、更有尊嚴,社會更加公平正義。”2017年底召開的江蘇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新時代人民生活高品質發展的新要求。半年來,江蘇省上下迅速行動,緊緊圍繞關鍵問題、重點問題、難點問題,力補民生短板,書寫高品質發展的民生答卷。
脫貧攻堅,
確保小康路上一個不少
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必須確保如期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江蘇省牢牢扭住6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到2020年全部脫貧這個底線任務,全力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確保高水準全面建成小康路上“一個不少、一戶不落”。
産業扶貧、搬遷扶貧、就業扶貧,使越來越多的低收入農戶走上脫貧之路。
江蘇連雲港灌雲有“兩隻鵝”,一隻叫“花果山鳳鵝”,一隻叫“紫燕鵝”。灌雲在鄉村振興、脫貧攻堅中,放大“兩隻鵝”效應,做優産業、做強龍頭。“花果山鳳鵝”是老牌農産品加工企業,用工230多人;“紫燕鵝”是農産品深加工企業,在灌雲建設冷鏈物流中心和萬畝藕蝦混養生態基地、萬畝有機蔬菜特色基地、千畝家禽合作養殖示範基地,直接帶動就業3000人,45%左右是低收入農民,明後年將達8000人。
搬遷扶貧,是江蘇省脫貧攻堅中探索的一條新路徑。
葉玉梅是徐州睢寧縣姚集鎮高黨新村村民,在搬遷之前,家裏六口人,全靠丈夫在外打工維持,日子過得十分窘迫。入住新村後,葉玉梅利用臨街住房,開辦“香玉”茶社,生活一天天好起來。葉玉梅笑呵呵地説:“我現在不用丈夫的錢,自己就能把日子過得好起來。我還參加了村裏藝術團,為遊客表演節目,展示高黨的美。”
在高黨村,通過搬遷實現脫貧的“葉玉梅們”越來越多。高黨村2015年初新社區啟動建設,總投資1.4億元。2016年底建成投用。村集體集中流轉2200畝耕地發展向日葵花海和育種、蝦稻共生等特色産業,建設高標準廠房興辦服裝廠、酒廠、甜油廠,發展商業一條街、農家樂和民宿,開辦各類企業90家、農民網店110家。村集體收入由搬遷前的1.1萬元增長到46萬元,2018年預計將超過120萬元,村級資産由搬遷前的13萬元增加到現在的2009萬元。全村404名低收入人口,2018年底將實現全部脫貧。
徐州沛縣按照融入城鎮、搬遷撤並、集聚提升、特色保護的思路,統籌規劃佈局,實現人口向鎮區集中、産業向園區集中、土地向規模集中,重點實施總投資55.23億元的47個壓煤村莊搬遷,到2020年完成100個左右自然村搬遷,探索形成移民搬遷帶動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的政策體系。
江蘇省各地還積極探索,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融為一體,在重點環節精準發力,全面提升脫貧攻堅品質和水準,提升農民生活品質。
鹽城阜寧縣大力實施康居工程,推進農民集中居住。截至7月23日,共累計投入17.5億元,拆除危舊房屋30762戶,規劃建設集中居住點166個、16909戶,已開工156個、竣工交付88個。農民集中居住點附近,新流轉土地2.3萬畝,增加高效設施農業點38個、7810畝,新增2000個左右農業就業崗位;新增加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無環境和安全問題的小工廠34個,增加1970個農民就業。
綜合救助,
兜住基本民生底線
從絕對貧困到相對貧困,從溫飽需求到突發性急難救助,江蘇省貧困人口結構已發生根本性變化。當前社會救助“碎片化”和銜接不暢等問題依然存在,為實現精準救助,社會救助體系必須形成合力,織牢綜合救助保障網。
江蘇省低保制度和脫貧攻堅戰略已實現無縫對接,農村低保制度承擔起了兜底脫貧的重任。2018上半年,省民政廳與財政廳聯合下達2018年度社會救助資金28.2億元。全省共保障城鄉低保對象63.1萬戶113.4萬人,已有11個設區市完成低保年度提標任務。19.7萬農村特困供養對象、7000余名城市特困供養對象生活得到保障。
打破社會救助城鄉二元結構,加快推進社會救助城鄉一體化,江蘇一直在先行先試。目前,全省44個行政縣(市、區)實現城鄉低保標準並軌,佔涉農縣(市、區)的52%,一體化率全國領先。
針對低保邊緣低收入人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江蘇省再次出臺惠民政策,資助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參保參合,對家庭財産狀況符合當地最低生活保障相關政策規定家庭中的大重病患者,給予醫療費用補助。各地也正在探索運用多項舉措,實現救助最大化。
2017年初,無錫江陰市首個村級醫療互助會在長涇鎮和平村成立,通過“村民自願出一點、村集體資助一點、社會贊助一點”籌資,全部用於補助本村住院村民,這是全國首個按病種公平補助的互助組織。2018年5月底,江陰市周莊鎮長南村村民周師傅被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進行骨髓移植手術。住院費用207514元,社保報銷162480元,村裏的醫療互助會經過病種認定,給周師傅補助45030元,大大減輕了周師傅的醫療負擔。截至2018年4月底,江陰市已有206個村開展村級醫療互助,覆蓋人群92.5萬人,年度補助資金達1.01億元,受益村民達42947人次。
全省1283個村啟動村級醫療互助,覆蓋近400萬人,年度補助資金達4億元,預計全年將有41萬人次享受補助。
江蘇省各地還積極探索借助保險模式,提高基本民生保障水準。無錫建立特定困難對象醫療救助責任保險制度,鹽城全面推進民生救助綜合保險,常州將30個病種納入慈善大病保險保障範圍。
新型社區,
建設農民宜居家園
走進高黨村,一棟棟白墻灰瓦的農民別墅整齊排列,綠化、通信、社區服務中心等設施齊全,農民一邊享受著優美安靜的田園風光,一邊享受著與城裏人接近的居住條件和公共資源。
“3年前的高黨,可不是這個樣子。”村黨支部書記王萬里説,集中居住前,村莊佈局零散,基礎配套欠缺。經過一年多建設,高黨村變成功能完善、生態宜居的現代新型社區。目前已成功入選“全國美麗鄉村示範村”。
2015年以來,徐州睢寧借力黃河故道綜合開發試點等戰略機遇,率先推進土地制度綜合改革和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科學構建“1+5+10+232”城鄉佈局,將2800多個自然村組規劃為232個新型農村社區。計劃在“十三五”期間建成100個新型農民社區。目前已建成高標準農田82萬畝,啟動建設農村新型社區80個,7萬餘人入住新居,新增耕地3.6萬畝。
淮安盱眙依託4A級旅遊景區鐵山寺國家森林公園,借助龍蝦品牌優勢,陸續引進20個旅遊項目,計劃總投資140多億元。尤其是金陵天泉湖養生養老社區,建成後可容納3萬-4萬人口,打造“一碗湯距離”的活力全齡型社區,目前一期工程已建成使用。在此過程中,盱眙將1100戶4000多名原居民,集中到具有現代化氣息的天泉小鎮,推動農民集中居住,改善生産生活條件,讓鄉村發展既富又美。
最近,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深入宿遷、徐州調研時指出,推進蘇北地區農村群眾按照城鎮化規律集中居住,既有利於鄉村振興,也符合群眾意願、順應“四化同步”要求,要按照“強富美高”的要求高水準系統規劃,有計劃有步驟積極實施,確保集中居住後群眾的住房條件、生活環境、服務保障和文明程度有顯著提升。
新華日報記者從7月20日召開的全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會議上獲悉,省委省政府正在研究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將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前提下,有序引導並規劃建設一批新型農村社區,積極穩妥推進農民集中居住。讓美麗鄉村成為農民“身有所棲”的宜居家園,“心有所依”的精神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