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蘇省提檔升級培育千億級優勢特色産業
新華日報  2018-07-24 11:15:21

  原標題:我省提檔升級培育千億級優勢特色産業 全程綠色高效,蔬菜更綠更好吃

  農業農村部上周發佈2018年十項重大引領性農業技術,其中蔬菜全程綠色高效生産技術在全國兩省實施,江蘇省被列為南方片區試點。江蘇蔬菜種植業提倡的“輪、控、改、替”設施蔬菜綠色全程高質高效生産技術體系獲得認可。

  “綠色蔬菜”寫入省委一號文件

  農業農村部農技中心蔬菜全程綠色生産技術培訓班(南方片區)不久前在南京市江寧區開班,據國家大宗蔬菜産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科院蔬菜花卉所研究員杜永臣透露,2016年我國農業種植業總産值5.93萬億元,其中園藝佔比58%,園藝産業對農民收入貢獻人均超過1500元。

  2008年以來,江蘇蔬菜産值始終居於種植業首位,且以每年100億元左右的速度增長,蔬菜種植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重要渠道。2017年,江蘇省蔬菜播種面積2112萬畝,産量5535.5萬噸,約佔全國産量的7%,居第四位,産值1802.6億元。江蘇省設施蔬菜每年以耕地面積1%左右的速度增長,産量佔蔬菜總産的1/2以上。“大力發展綠色蔬菜”被寫入2018年省委一號文件,這成為全省重點培育的8個千億級優勢特色産業之一。

  江蘇省農委副巡視員唐明珍介紹,近年來,江蘇蔬菜産業加快提檔升級,概括起來就是“産業定位高,結構佈局持續優化;産業轉型快,品質水準持續提升;産業體系強,集成創新成果豐碩;産業運營活,內涵外延不斷豐富”。

  與此同時,隨著生産成本提高、勞動力素質下滑、基礎設施建設滯後、生態栽培技術普及率低等問題的顯現,我省蔬菜産業發展仍面臨不少挑戰,主要體現在3個“越來越大”—保供增收難度越來越大,産業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綠色生産難度越來越大。

  增産轉提質,滿足消費新需求

  “要解決這些發展中的問題,推進蔬菜産業向全程綠色優質高效轉型是根本出路。”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書記劉信説,“近年來,全國蔬菜種植規模穩步增長,蔬菜供給總量充足,但結構性供過於求與供給不足並存,消費者對蔬菜品質、營養、功能等方面要求越來越高,部分地區蔬菜生産還停留在追求産量的老路上,必須由增産導向轉向提質導向,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南京溧水華成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示範大棚裏,兩壟辣椒苗對比明顯:採用常規施肥方式的辣椒苗,比採用生物培肥機制和高效水溶肥的苗株矮了約20釐米,結出的辣椒也只有其一半大。工作人員介紹,採用綠色種植技術,不僅節水節工40%以上,農藥化肥使用量也減少兩至三成,增産增效20%以上。

  在另一個大棚裏,番茄苗纏繞在鋼管上,種植中通過地面一根根細長管子輸送營養液和高效水溶肥,並通過誘蟲板綠色防控技術減少病蟲害,實現節地增效、農藥減量。

  攻關集成,“輪控改替”技術疊加

  江蘇省農技推廣總站站長管永祥介紹,江蘇省圍繞綠色、高質、高效,聯合省內有關科研院所開展技術研發、攻關與集成,在江蘇全省蔬菜主産區佈置12個試驗點,共進行了32個試驗,在取得大量數據的基礎上,探索出融合栽培、土肥、植保、農機措施的“輪、控、改、替”設施蔬菜全程綠色高效生産技術體系,實現技術疊加“1+1>2”的效應。

  “輪”即輪作換茬,在同一塊田地上,有序在季節間或年間輪換種植不同作物或復種組合。“控”指控病、控鹽、控生長,是利用栽培、物理、化學、生物等技術措施,控制病蟲害發生和降低土壤鹽漬化水準,優化資源利用率,調節作物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提高蔬菜産量和品質。“改”以生物改良為主,指通過有益微生物和生物刺激素等新型物質應用,達到生態活化土壤養分、重構土壤微生物菌群平衡、修復土壤團粒結構、降解有機污染物和轉化無機污染物,促進根系生長、植物養分合理利用,激發作物潛能。“替”意即實現品種、肥料、土壤、植保、人工這5個方面的替代升級。

  “江蘇蔬菜産業正處於轉型發展關鍵機遇期,我們將進一步創新完善技術模式,大力集成推廣綠色、高質、高效先進適用技術,為提升全省蔬菜品質、效益和競爭力提供更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唐明珍説。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