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常州市天寧區加裝電梯審批一個月搞定 居民裝電梯,政府甘作“梯”
常州2018年初將老小區加裝電梯納入政府為民辦實事民生工程。 經過近半年的緊張施工,常州市首批老小區加裝電梯試點項目于7月底前竣工,相關居民們終於坐上心心唸唸的新電梯。
堅持“業主自願”原則
8月6日,新華日報記者來到天寧區同濟花園3幢乙單元,一座外挂式觀光電梯矗立在單元樓前,從二樓開始錯梯入戶,中間一道長廊與樓梯相連。
周虹是這幢單元樓業主,也是發起加裝電梯的熱心人。據周虹介紹,同濟花園小區建於2000年,曾是城區中心的高檔小區,6層樓155平方米大平層,住著寬敞舒服。如今年紀大了,爬到6樓得歇三回腳,整個單元樓,除了一樓業主,幾乎家家戶戶都盼著早日乘上電梯。
相比其他城市,天寧區申請加裝電梯的門檻略顯“嚴苛”:不僅需要電梯所在單元樓全體業主的書面同意,涉及公共面積建造的,還需要小區三分之二以上業主同意。加裝電梯資金來源由業主自籌,政府不予補貼。
在周虹看來,老小區加裝電梯,錢並不是最頭疼的事。同濟花園3幢乙單元加裝一台電梯總費用44萬元,按照“誰使用,誰出錢”的原則,單元樓9戶業主根據樓層按比例分攤,每戶承擔費用在2萬元至7萬元不等。“我家在5樓,出了5萬多元,這可比換一套房子的代價小多了。”業主高燕方説。
“出了錢,電梯就是自家財産,關心程度截然不同。”周虹説,下雨會有人自覺去過道關窗,電梯臟了自己打掃,看見陌生人也會主動詢問保障安全。除此之外,業主們還專門制定“電梯管理公約”,從文明乘梯到電梯打掃,“十二條公約白紙黑字寫下來,大家的利益共同來維護”。
“鄰裡好,賽金寶,電梯能裝得起來,靠的就是鄰裡情。”周虹感慨,前後張羅大半年,裝電梯這件事給大家都上了一課,“只要人心齊,啥事都能做”。
條件成熟一台加裝一台
2018年5月中旬,在天安河濱花園業主大會上, 不少業主發問:“其他城市裝電梯都有補貼,常州為什麼沒有?”
天寧區區長許小波表示,不補貼並非財政原因,而是政府社會治理思路的轉變。社會民生工程的推進,要讓居民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自主參與基層社會治理,增強主人翁意識,而政府主要給予政策推動和引導。
天寧區副區長顧潮説,老舊小區加裝電梯是改善人民生活的民心工程,但要把握好兩條基本原則:一是“業主自願、政府引導、保障安全”;二是“誰使用,誰出資”。這兩條原則,兼顧使用電梯者和不使用者之間的不同利益訴求。
“辦公室目前收到上百個加裝電梯申請書,可現場勘查至少有三分之一不符合加裝電梯要求。”天寧區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主任張超説,勘查現場時經常遇到這棟樓可以裝電梯,而旁邊一棟因佔用消防通道、不符合城市規劃要求、嚴重影響日照等原因無法加裝電梯。
雖然規模化建設有助於降低成本,但常州對加裝電梯不下指標,條件成熟一台加裝一台,目的就是要確保全體業主充分協商,完全達成一致再開工。
政府當好“店小二”
“多虧政府參與,加裝電梯的每個環節都給予便利。”周虹回顧加裝電梯的整個過程,不由發出感嘆。
天寧區市場監管局局長王健介紹,在老小區加裝電梯試點工作中,天寧區採用聯合審查的方式,組織制定一系列規範文書和審批流程,形成一套班子、一套機制、一套文書、一個方案、一個名錄庫的“五個一”做法。
天寧區政府建立以市場監管局為牽頭部門的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建設、房管、城管、市場監管、規劃、消防等相關部門都參與其中做“店小二”,為業主提供“跑腿服務”。通過政府談判、減少設計和專家審圖費用、減少房屋安全鑒定費用等,並協調各方資源,完成初步審查、方案設計、聯合審查、聯合驗收等環節,解決業主難以應對的重點難點問題。業主申請只需在一個窗口或一個辦公室提供必要材料,相關審批手續採用內部流轉和聯席會議方式處理,儘量讓居民少跑路。順利的話,一個項目從初審到開工,不到一個月就可完成相關審批手續。
在增設電梯的建設環節,業主把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做,委託給經審核符合相關資質的總包公司。總包公司受業主委託,最終向業主提交一個滿足使用功能、具備使用條件的既有住宅增設電梯工程項目。區裏提供項目備選名錄庫,業主可以從裏面選,也可自選,價格由業主們自行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