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激發社會組織活力,推動社會治理創新
南京鼓樓區以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為主體,以居民需求和廣泛參與為牽引,以社區服務項目化、社會化運作為手段,以社區協商共治平臺為依託,創新推進基於“三社聯動”的社區治理新型框架和有效機制。截至今年7月,全區共有註冊登記類社會組織1878個,其中民辦非企業單位1584個、社會團體294個,活躍社會組織的數量品質和服務水準始終保持全市領先。
為社會組織搭舞臺輸血液
鼓樓區採取區、街、社區三級聯動的方式保障社區辦公服務用房,目前120個社區辦公服務用房平均面積達720平方米,其中80%的面積供社會組織免費使用。區、街兩級累計投資4000余萬元,讓渡了近1.3萬平方米服務空間,構建“區培、街引、社用”的社會組織培育發展陣地,新的區級社會組織發展中心正在建設中。寧海路、江東等9個街道完成了社區服務中心建設,全部由社會組織進駐運作。
通過抓網絡優構,鼓樓區不斷為社會組織發展“輸血液”。橫向與團區委、婦聯、教育局、司法局、衛生局等聯手,培育樞紐型、支持型社會組織,很多部門積極引入社會組織承接事項。每年拿出專項資金組織社會組織交流培訓和外出學習。鼓樓區出臺了《鼓樓區深化街道和社區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每年設立300萬元社會組織發展專項資金。自2012年以來,累計為社會組織提供公益創投資金1679萬元,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區—街—社”三級社會組織支持體系基本完善。
通過公開招投標引進專業社會組織,承接生活服務、公益服務、文體活動、社區衛生、居家養老、助殘托養等運營管理,僅養老一項,全區已培育發展了127家社會組織。
為社會組織注能量添活力
鼓樓區對社會工作者定期進行崗位任職培訓、綜合素質培訓、社區實務和技能培訓等,2018年開展了對全區52名40歲以下、本科學歷以上優秀社區骨幹的培訓班,把社會組織培育和發展列入了課程內容。
該區取消了過往社區公共事務按條口辦結業務的方式,推行“全科受理、一門辦理、全能服務、全年無休”服務。重視社會組織與社區服務的有效銜接、無縫對接,在街道綜合服務中心、社區公共服務站試行由專業社工服務機構提供“管家式服務”。
鼓樓區還建立了優秀社工人才庫,從優秀社會工作者中發展黨員、選拔優秀人才,積極推薦其擔任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鼓勵其參加各類競爭性選拔。如愛心傳遞的馬連平是市黨代表,惠仁的周飛祥是市人大代表、區黨代表。
為社會組織謀支撐強規範
為社會組織謀求最大的項目支撐,鼓樓區創新推出社區公共服務站或中心站承接政府公共服務事項,經競標交由社會組織承接運作,街道制定購買清單並核撥經費的運作模式,鳳凰街道鳳凰熙岸社區採取該模式運作後,社區行政效率明顯得到提升、服務態度明顯改善。社區黨委由以前的“水手”向“舵手”轉變,社區和社會組織各司其職、優勢互補、相互促進。
江東街道睿城社區採取“政府資金支持、專業團隊管理、社會民眾受益”的運作模式,引入了20余家社會組織,推出了10類公益民生服務,使得公益服務在社區例行化、專業化、規範化且可持續。
小市街道綜合服務中心採用“服務全外包”的運作模式,整個服務中心的日常運作由鼓樓致誠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承接。該中心通過引進和培育社會組織,打造了5大特色館,受到居民的歡迎。
與此同時,鼓樓區實行社會組織與黨組織同步培育組建、同步登記承諾、同步年檢述職、同步評估評議、同步換屆調整,區民政局成立的養老服務組織黨建聯盟項目榮獲南京市“社會建設創新獎”一等獎。為激活社會發展活力,鼓樓區放寬社區社會組織登記條件,壓縮登記辦證時間為5個工作日,提高了社會組織的積極性。在監管方面,全區加強對社會組織的年度檢查,社會組織量多面廣,針對反映問題較多的培訓、養老類等組織,該區主動對其負責人開展約談,把問題抓早、抓小,切實防止系統性問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