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嚴令整治 培訓機構火爆依舊
新華日報  2018-08-10 10:33:32

  原標題:“深藏”在居民區,靠“名師”招攬學生 ——嚴令整治,培訓機構火爆依舊

  2018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開展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發力整治“有安全隱患、無證無照、‘應試’傾向、超綱教學”等6類突出問題。

  最嚴治理政策頒布已有近半年,暑假又是校外培訓機構的招生旺季,新華日報記者調查發現,在這一輪嚴令整治下,校外培訓機構依然火熱,在“野蠻生長”的同時存在著良莠不齊、“無證無照”等亂象。

  上課老師連姓都是假的

  十平方米左右的小房間裏,擦寫痕跡厚重的白板釘在墻上,兩條瘦長的桌子緊貼墻邊,十多個孩子擠坐在一起,飛速記錄著老師強調的解題思路。原先貼在窗戶上的培訓機構名牌早被撕去,從外面看起來與其他公寓一樣,誰也想不到這是“躲藏”在普通民居中的一處校外培訓機構。

  在南京市浦口區象山路1號小區中,25棟102室樓下總是停滿學生的自行車。一位剛下課的同學告訴記者,這個沒招牌的校外培訓機構叫“天憶恒”。大眾點評網站的搜索結果顯示,“天憶恒”處於“尚未營業”狀態,而陳同學表示:“上了一年的課,基本沒有停課的情況。”

  這家校外培訓機構負責接待的中年男子從抽屜中抽出一個破舊的本子,上面全是學生姓名和家長電話的記錄。沒有詢問學生的學習情況,沒有水準測試,甚至連情況登記表都沒有,很簡單就可完成報名。

  “很多機構都是這樣記的,我高中時上的校外輔導班還會在報名時給你看登記本,姓名被著重標記的學生都是考上名校的。”已考上大學、來幫弟弟諮詢的王同學表示,這種情況在輔導機構裏早已見怪不怪,“大家都是衝著提高成績來的,很少人會在意正不正規。”記者追問接待人員是否有教材和學習計劃時,得到的只是模糊回應:“每節課的教材都是老師製作並列印好直接發給學生的,進度跟著學校走。”

  沒有正規的諮詢流程,沒有公開的教學備案,一個小小的輔導機構究竟為什麼能得到家長和學生們的青睞?“授課老師是哪的?”“老師都是名校老師。”“是哪個學校的呢?”“這個是不可能告訴你的。説實話,有的老師的姓都是假的,你知道也沒用。”面對提問,接待人員毫不避諱地承認有在職教師在機構任教,但拒絕透露更多具體情況。

  新華日報記者在南京鬧市區調查看到,各種校外培訓機構的廣告宣傳單“紛飛”,其中不少都是在居民樓設立培訓點。在高中附近的學區房裏,也基本都有補習機構存在。

  萬餘機構僅111家證照齊全

  根據4月出臺的《江蘇省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方案》,培訓機構不向社會公佈教案、中小學教師到校外培訓機構任教的行為均屬於違規。此外,“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等屢見不鮮的不良行為,理應堅決糾正。然而現實情況不容樂觀。

  各大校外培訓機構幾乎都開設暑期班,提前教秋季開學後的新知識。一家名為“精銳教育”的校外培訓機構官網上就有“銜接預習、一課到位”“想要暑期彎道超車?馬上撥打xxx”等顯著字樣,將提前教學和超綱教學的旗號打得響亮。

  一家名為“南京常青藤教育”的校外培訓機構,以“保證學員衝刺南外樹人等名校”為目的,開設“南外小升初簽約定制課程”“青藤班特色課程”等強化應試課程。“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就會根據目標中學和成績差異來分班,再進行不同培訓。簽約班都想衝刺南外,我們就根據南外考試科目,把重心放在數學解題、英語翻譯以及做題速度上。青藤班則是考常規名校,綜合學習語數外。”一位諮詢老師結合南外小升初的真題,很有經驗地闡述課程如何最大程度“貼合應試”。

  辦學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兼具是《江蘇省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方案》中培訓機構的合格標準之一。以南京為例,在工商部門登記的培訓機構有10300多家,但經過南京市教育部門審批的培訓機構只有569家,而其中僅111家可以從事文化類培訓和補習。這一數據與實際運營著的校外培訓機構數量差距巨大。

  “要麼有照無證,要麼有證無照,全國範圍都是這樣。”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表示,從過去的實踐看,雖然辦學許可證加營業執照的審批登記辦法十分嚴格,可是卻出現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在嚴格的審批規定下,一些機構卻不去辦證辦照,長期無證無照開展培訓活動,還有一些機構則只辦理教育諮詢類營業執照,超範圍開展教育培訓活動。

  部分培訓機構轉入“地下”

  此前,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是“九龍治水”,2018年以來,江蘇各地對校外培訓機構加大聯合監管力度。

  泰州市教育、人社、民政、工商、物價五部門下發《關於聯合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在全市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南京提出成立由分管市長牽頭,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工商局、市場監督局、公安消防等12個部門聯合組成的專項治理領導小組。

  目前,南京各區正排查摸底校外培訓機構數量,要求8月31日前,各區公佈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和“黑名單”。蘇州已向社會公佈首批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包括321家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25個教學點和12個跨區辦學點,教育主管部門將對這些機構進行動態管理。

  應對新一輪監管,部分規模較大的校外培訓機構的新一輪調整也已悄然啟動。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北京學而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學大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全國160家校外培訓機構共同簽署《校外培訓機構自律公約》,承諾避免“超綱教學”“強化應試”,絕不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等。

  這輪整治培訓機構,一定會帶來陣痛。一些投入大量精力、財力的學生及其家長,會表示反對;部分校外培訓機構的競賽選拔轉入“地下”;部分培訓機構變換“花樣”、改換術語、重操舊業。

  熊丙奇認為,校外培訓機構的亂象,與監管不力,機構辦學不尊重教育規律、不重視教育品質以及受教育者非理性選擇有關。只有切實推進義務教育均衡,同時深入推進中高考錄取制度改革,打破單一的分數評價體系,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才能給所有孩子良好的成長空間,也才能切實減輕家長的焦慮。那時,校外培訓機構也會從目前專注于學科培訓,走向真正的興趣培訓,服務於學生的個性發展需求。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