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京市推進“化肥減量增效”
南京日報  2018-08-21 11:32:22

  原標題:我市推進“化肥減量增效” 紅外光譜“把脈”開施肥“藥方”

  眼下,水稻生長進入到中後期,在南京六合區橫樑街道三友湖村艾津稻園,有一處稻田格外顯眼。南京日報記者8月20日採訪時看到,與周圍整齊劃一的稻田不同,這處稻田被劃分成面積相同的4塊,長出的水稻明顯高矮不一,外觀也有很大區別,對比十分明顯,令人觀之生奇。

  相同的水稻品種,相同的播種時間,為什麼種出來會有這麼大的差異?艾津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林表示,原因在於肥料。他介紹,這是艾津稻園的一處試驗田,4塊稻田分別採取不施肥、施普通化肥、施緩釋肥、施配方肥的方式,因而稻苗呈現出由矮到高的差異,並且不施肥的稻苗稀疏、發黃,施配方肥的稻苗長勢最好,蔥蘢翠綠。“水稻的生長不是説不施肥最好,而是要精準施肥、少施肥,這樣不僅産量高,而且稻米的口感更好。”李林説。

  如何才能做到精準施肥?艾津稻園的技術員、南農大碩士畢業的歐陽明向南京日報記者展示了他們的秘密武器:一台價值30多萬元的紅外光譜測定儀。這台儀器外形類似于啞鈴,單手就能操作,只見歐陽明蹲下身子,用儀器一端的感應探頭接觸土壤,再輕輕一按,短短幾十秒時間,就完成了數據採集工作。之後,歐陽明又把儀器連接到筆記本電腦上,打開相應軟體,畫面中便出現了土壤的紅外光譜。“不同地塊、不同農作物對氮、磷、鉀等養分的需求各有不同,運用紅外光譜儀和配套軟體,相當於給土壤把脈,缺什麼就補什麼,從而開出藥方。”歐陽明説。

  南京日報記者了解到,紅外光譜儀之前主要用於礦産開採、海關毒品檢測等領域,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杜昌文研究員利用紅外光譜原理,開發出相應的土壤養分分析軟體,創造性地把紅外光譜運用到農業方面。“艾津科技作為試點,是目前唯一一家把這項技術付諸農業生産的企業。”南京六合區耕保站站長徐麗萍説。

  配方肥雖然單價較高,但由於施肥量少,節約了種植成本,同時也節省了人力成本。艾津科技利用這項技術在自家的1000畝稻田中進行試驗,光肥料一年就能省下2萬多元,節省的人工費用也大致相當。李林説:“目前,我們已經開始為周邊的種植大戶免費試用這項技術,未來將提供‘測、配、産、供’一條龍服務,將配方肥推廣到全市甚至全省。”

  測土配方施肥是南京市推進“化肥減量增效”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南京市農委耕保站相關負責人説,過去,採用傳統的土壤檢測方法耗時長,現在運用紅外光譜測定儀,一分鐘之內就能生成肥料配方,效率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化肥的減量使用,能夠更好保護土壤環境和水環境,保障農業可持續發展。”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