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財政局在全省首創“三大轉移支付”制度 分好民生蛋糕 助力高品質發展
南京市11個區,資源條件和産業結構不盡相同,實力有強有弱。如何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來提升基層財政保民生的能力?
2018年以來,南京市財政局在江蘇省首創了“均衡性、補償性、激勵性”三類轉移支付制度,以此來調節區級財力水準,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引導主題功能區發展和産業集聚,助力高品質發展,收效顯著。
公共服務人人可享,兜住民生保障底線
“今年我們的醫療保險補助資金提高了,老百姓看病能報銷的更多了,大夥兒都很開心。”家住南京六合區程橋鎮的許東明表示。
由於六合區在新五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後,財政保障能力比較薄弱,2018年,南京市財政在優化市對區財政管理體制文件中實行差別化的轉移支付政策,加大對六合區的均衡性轉移支付力度,初步估計每年新增補助資金1.5億元以上,提升了六合區財政保障能力。僅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上級補助資金一項,交費標準由950元/人提高至1050元/人(學生、兒童1000元/人),南京市增加安排轉移支付資金2100萬元。
“我們建立了均衡性轉移支付制度,堅持財力協調、區域均衡,推進公共服務等民生保障均等化,兜住民生保障底線。”南京市財政局預算處相關負責人説,他們根據區財政保障能力分類分檔,充分考慮各區支出、人口規模、區域面積等因素,合理測算各區公共服務支出標準,對實際支出低於標準的,按差額5%、10%和20%三檔進行補助。
污染要多掏錢,保護生態有獎勵
2018年,南京溧水區被評為南京市生態保護補償先進區一等獎單位,獲生態獎勵資金500萬元。這一成績,就是南京市財政健全補償性轉移支付制度結出的碩果。
溧水區近年來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南京市健全生態保護轉移支付後,在省級補助基礎上,市級補助大幅增加,生態紅線、耕地保護、生態公益林、水利風景區、水稻田生態補償等轉移支付資金,由2016年的0.85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1.2億元,增幅達36.5%。“這為全區嚴格執行生態紅線區域管控及保護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天生橋水利風景區生態工程、中山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工程等順利開展。”溧水區相關人士表示。
“補償性轉移支付,包括市對區縱向補償性轉移支付制度,如生態保護補償性轉移支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轉移支付制度等。此外,還按照‘誰污染、誰付費,誰受益、誰付費’的原則,完善區級橫向為主、市級縱向為輔的補償性轉移支付制度。”南京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説。
主導産業稅收增幅突出,可獲相應返還
南京市財政局還改進了激勵性轉移支付制度,堅持精準科學、分類引導,促進主體功能區産業集聚,助力高品質發展。
以南京雨花臺區軟體谷為例,近年來雨花臺區軟體服務業快速發展,稅收貢獻大幅提高,得到市激勵性轉移支付扶持。雨花臺區將市扶持資金反哺軟體谷,形成良性循環,預計2018年兌現軟體産業發展專項和對新型研發機構投入資金將增加1.5億元。2018年1一6月份,雨花臺區軟體谷實現軟體業務收入720.36億元,比2017年同期增長13.1%。
“我們按照重點及優化開發區域主導産業稅收增幅,採用超率累進方式,按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增量一定比例實行分檔獎勵。比如增幅在10%、15%、20%以上的區,返還比例分別為10%、20%和30%。”南京市財政局相關負責人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