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藝術不怕沒觀眾
新華日報  2018-08-22 14:57:16

  原標題:彈詞專場在寧開演,七旬金麗生:好的藝術不怕沒觀眾

  8月21日,“金聲玉振——金麗生蘇州彈詞傳承專場演出”在南京上演。從去年開始,省文聯組織開展了“名家名作工程”,2018年將繼續舉辦一系列名家名作展示展演活動。金麗生蘇州彈詞專場作為2018年的首場演出,以“傳承”為主題,奉獻了一場優美的藝術盛宴,充分展現了蘇州評彈的當代魅力與傳承成果。

  現場,金麗生及其四位弟子施斌、鬱群、沈彬、柳濤一起,聯袂著名藝術家盛小雲,為觀眾獻上了《楊乃武》《珍珠塔》《林沖踏雪》《武松》等蘇州彈詞名段,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金麗生1944年出生,已經從藝50多年。一提起他,大家就會想到他最具代表性的彈詞流派“李仲康調”以及他的代表作長篇彈詞《楊乃武》。他的嗓音高亢明亮,表演富有激情,刻畫人物生動,演唱韻味醇厚,颱風穩健灑脫,是一位深受觀眾歡迎的江蘇曲藝名家。

  金麗生17歲考進蘇州戲曲學校評彈部,得到薛筱卿、周雲瑞等前輩大家的授課。畢業後,進入蘇州評彈二團,師從李仲康先生習説《楊乃武》,並在長期的演出實踐中不斷豐富創新。他先後榮獲首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新中國曲藝六十年“突出貢獻曲藝家”稱號等榮譽,並且入選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蘇州彈詞代表性傳承人。

  傳承,是金麗生藝術生涯中的重要內容。他曾寄語年輕演員,要“忍得住孤獨、耐得住寂寞、挺得住痛苦、經得起折騰、頂得住壓力、擋得住誘惑、丟得起面子、提得起精神、擔得起責任”。作為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金先生甘當雲梯、言傳身教,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彈詞傳承人。他們青藍相繼,在中國曲藝牡丹獎、文華表演獎、牡丹獎新人獎、江蘇曲藝蘆花獎等賽事中屢獲佳績。

  金麗生與弟子的關係如同父子。演出現場,弟子沈彬回憶,當年學生們跟著他一起“跑碼頭”時,金麗生老師會親自買菜、做飯、燒菜,照顧大家。最讓他感動的是,金老師的藝術觀點十分開放,不是説你學了我,一定要唱這個調,他絲毫沒有門第之見,總是傾囊相授。他對觀眾也是十分熱忱。有時候金老師一天有兩場演出,下場之後非常累,聽眾有建議或者想到後臺來探望,老師從來都是虛心接待。

  傳承,同樣要與時俱進。施斌説,向金麗生老師學習《秦宮月》時,發現他創新性融入了電影表演,形成了自己特有風格。在他看來,從老一輩先生那兒,弟子們學到的是一種穩紮穩打的藝術理念:“先把前輩的經典傳承好,把基礎打紮實了,再來談創新。”施斌説,隨著時代發展,我們也會注意在説白里加一些與時俱進的“噱頭”,這樣蘇州評彈才能常説常新。

  現場,中國曲協副主席、省曲協主席盛小雲與金麗生合作演出了《武松·大郎做親》。她回憶説,自己和金麗生老師曾在舞臺上有多年合作,金老師在舞臺上的精氣神、一絲不茍的態度,對於自己這一輩演員來説是很好的榜樣。“生活和舞臺上的‘傳幫帶’,金老師做得都非常棒。當年,團裏演出中篇彈詞《大腳皇后》,他為了鼓勵我們年輕人脫穎而出,堅持把更多的演出機會讓給我們。”

  實際上,作為蘇州評彈的前輩大家,金麗生的藝術人生也見證了評彈事業的起起落落。他告訴新華日報記者,1979年自己開始收徒,共收了十幾位弟子。在上世紀80年代之後,隨著市場經濟的衝擊,評彈藝術也曾一度到了低谷,有不少學生“下海”了,堅持下來的只佔少數。

  但這些年,金麗生欣喜地看到了傳統曲藝的當代發展。“最近幾年國家對傳統文化非常重視,蘇州評彈的傳承也非常喜人。如今,蘇州評彈學校招生也非常火爆,蘇州的書場也越來越多,遍佈社區、鄉鎮,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又開始走進了書場,評彈的市場非常值得期待。”面對蘇州評彈的未來,金麗生表示,“只要有好的書目、好的藝術,就不怕觀眾不來。”

  雖然已經七旬高齡,金麗生依然在傳承方面一絲不茍。“學藝要通過艱苦才能學成。”這是金麗生對學生們的諄諄教導。他説,自己當時學《楊乃武》時,一部書沒有腳本,都靠現場聽,自己努力記。現在的評彈教學,有了錄音、錄影、腳本,學藝條件很好。生活條件也是天壤之別。“我們那個時候就住在碼頭上,蓋的是破褥子,住的是蘆柴墻房子,夏天在臺上説書,連電扇都很少,更不要説空調了。一回書下來,不要説裏面的短衫,連外面的長衫都全部潮了,可以擰出水來。”對此,金麗生最想告訴年輕演員的是,“你學習傳統曲藝,一定要有抱負,要肯犧牲利益,要耐得住寂寞。”

編輯:羅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