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這些科技創新 直接改變生活
南京日報  2018-08-29 11:17:36

  原標題:這些科技創新,直接改變生活 網絡自己變 萬物互聯更聰明

  在8月28日揭曉的2017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獎獲獎目錄中,不少項目的名稱看起來很複雜很陌生,離普通人似乎很遙遠,其實不少創新項目直接貼近民生,有望對人民生活帶來根本性改變。

  讓網絡“會變”,物聯網越來越“聰明”

  物聯網把物物連接起來,卻不能像人一樣思考和行為,南京郵電大學牽頭的“物聯網環境下面向服務的虛擬化協同網絡關鍵技術及系統應用”是一個面向未來的重大課題,希望物聯網能夠像人一樣有智慧。8月28日該項目獲得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項目主要完成人、南郵大教授朱洪波介紹,物聯網發展面臨的重點就是萬物互聯後如何完成智慧化功能。這次獲獎的項目成果就是探索研究一種未來的信息網絡,能隨著業務需求和環境的變化,重新構造和組織,去滿足不同業務的需要,“目前已經初步實現了可以變化的網絡。一是突破網絡的接入,按照業務需求協同使用多種網絡;二是網絡能夠根據資源和業務特徵進行動態分配;三是網絡結構能夠動態重組。”

  項目成果在多種信息服務産品中得到規模化應用,在城市安全管理、智慧軌道交通、環境監測、搶險救災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

  “今後的網絡,應該和人的神經系統一樣,越來越智慧,這還有一些遙遠,需要我們加倍努力研究。”朱洪波説。

  找到新靶點,治療抑鬱症有了“新藥方”

  快節奏、高壓力的社會生活下,越來越多的人備受抑鬱焦慮等情緒困擾。但當前的抗抑鬱藥物普遍存在起效慢、副作用明顯等問題。如何研發出精準高效的治療藥物,是醫藥學界備受關注的焦點。南京醫科大學藥學院朱東亞教授研究團隊經過11年研究,發現了治療抑鬱焦慮的新靶點,並基於此,為抑鬱焦慮患者開出“新藥方”。這項研究成果獲得2017年度江蘇省科學技術一等獎。

  同精神障礙患者打交道多年,朱東亞能切身感受到他們的痛苦。朱東亞團隊研究發現,神經系統中nNOS是調控抑鬱和焦慮行為的關鍵分子,而nNOS與CAPON這兩種蛋白的結合,會導致焦慮行為的産生。阻止它們結合,就可以産生抗焦慮效應,以此為靶點可開發新型抗焦慮藥物。

  “基於新發現的靶點,我們自行設計新的分子,再進行合成,是真正意義的源頭創新。”朱東亞介紹,這種新型抗焦慮藥物不僅能在1小時內快速起效,而且沒有明顯副作用。目前朱東亞團隊已和藥企開展産學研合作,正在對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進行全面評價,並優化其成藥性特徵,爭取早日投放市場。

  揪出耐藥“罪魁”,乳腺癌治療有了新策略

  江蘇省人民醫院院長唐金海教授團隊的“miRNAs和P-gp通過微泡介導導致乳腺癌化療耐藥的機制研究”項目、王學浩院士團隊呂淩教授的“肝移植圍手術期損傷控制的理論創新及其臨床應用”項目,鼓樓醫院施曉雷教授的“幹細胞相關技術治療肝功能衰竭的基礎與臨床轉化研究”此次也獲得一等獎。他們的研究,將為患者帶來福音。

  很多乳腺癌患者需要接受化療,但一段時間後,化療就會産生耐藥性,導致腫瘤細胞“反撲”。唐金海教授團隊發現並闡明瞭一種人體內的微觀物質“外泌體”(或稱微泡)在乳腺癌化療耐藥中的功能及作用機制,對其中部分研究成果進行臨床轉化,併為耐藥的臨床預測和逆轉治療提供了新策略和治療手段。“這相當於揪出了導致耐藥的‘罪魁禍首’。”相關業內人士表示。 

  肝匱乏是制約肝移植深入發展的瓶頸,呂淩教授團隊的項目,對高效利用供肝資源具有重大意義。項目緊緊圍繞肝移植早期損傷因素,不斷豐富和完善肝移植“炎症損傷控制”理論體系,並將其在供肝保存技術中進行應用和轉化。此外,通過手術管理和技術改進的損傷控制,有效控制手術相關損傷,全面提高肝移植預後。

編輯:羅毅